本书以市场、阶级和社会这三个维度为依据,归纳出欧洲工会的三种理想型,即集体谈判的经济代理机构、阶级斗争的动员载体和社会整合的中介组织。并具体分析了英国、德国和意大利的工会运动,对工会认同、意识形态和工会策略等问题研究提供了一个新颖的视角。
\\t作者提出了解析欧洲工会运动的分析性概念和架构,并对每一种工会模式可能面临的各种张力进行了分析;而且还将不同国家工会的历史演变融入进来,使抽象的概念分析与具体的历史叙述相互结合,正如作者所说的,其研究方法“部分是概念性的和分析性的,部分是历史性的和描述性的”。
西方劳动关系经典译丛。权威作者多年研究成果,为欧洲工会运动提供多种维度。多角度、有重点、比较方法研究介绍英国、德国和意大利工会运动。全面借鉴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处理劳动关系矛盾的理论和经验,为中国劳动关系研究和学科建设提供参考。
第一章工会运动的战略取向
永恒的三角:市场、阶级、社会
第二章作为经济行动者的工会
韦布夫妇:超越“市场中的讨价还价”商业工联主义存在劳动力市场吗市场取向的工联主义的自我矛盾结论:市场工联主义与政治经济主义
第三章工会与阶级斗争
“斗争的学校”社会民主模式二十世纪的阶级与工会运动二十世纪的革命工会运动对阶级的理论分析:对工会的可能影响结论:阶级工会运动的必然性与不可能性
第四章公民社会中的工会
反社会主义者的挑战整合性工会运动的联合社会伙伴关系的悖论工会与社会:一种社会民主霸权?重新发现公民社会社会制度还是社会运动?结论
第五章英国工会运动
一种独特的工会模式的形成手艺传统经济和政治:劳工运动的兴起宪政骚乱的兴起与衰退新秩序:在高层级的政治与低层级的工业关系之间英国工会运动的转型?工会战略的重建:更为精简但更为合适?结论:寻求一种特性
第六章德国工会运动
工会运动的重建和激进主义的消退社会市场与一致行动自下而上的挑战处于守势中的德国工会统一与分裂红—绿联合政府:救生衣还是约束衣结论:百慕大三角?
第七章意大利工会运动
统一与分裂意大利工会运动的转型:“热秋”与历史妥协应对经济危机:从政治交换到微观法团主义会员流失与代表性问题意大利政治大动荡与工会运动面临的挑战更多的三方关系:这需要三方的妥协……结论:成为一个工会;但如何去做呢?
第八章挑战与变迁
团结与劳工运动的建构意识形态的终结?超越国家认同参考文献索引译后记
第一章
\\t工会运动的战略取向
\\t——典型模式导论
\\t
\\t
\\t在北欧国家,工会和雇主组织通常被描述为“劳动力市场中的双方(parties)”。在英国的传统中,则称之为产业关系中的“双边(sides)”。而在许多其他欧洲国家,通常的说法是“社会伙伴(partners)”。这种用词上的差异,简明地概括了本书主要关注点。在不同的国家环境和历史时期,工会分别被看作——在其会员与干部及外部人士看来——主要是围绕通常的雇佣条款和条件而参与集体谈判的经济代理机构(economic agencies);或者是在敌对的阶级斗争中与雇主对峙的斗争性组织
\\t如果这样来解释“双方”这个词显得过于强烈的话,那么也可以参照产业关系的希腊用语;当“社会伙伴”一词在一些领域中被普遍采用时,“工会及其支持者却拒绝或避免使用这个词,并更倾向于使用社会对抗者(social
antagonists)或社会对手(social adversaries)”(Kravaritou,1994:132—133)。;或者是社会秩序构建中的组成部分。而在某些时候和某些地方,工会可能会同时表现出这些面貌。
\\t
\\t永恒的三角:市场、阶级、社会
\\t
\\t20世纪欧洲的工会在组织形式和意识形态取向上呈现出多样性特点。在工会运动中出现这种多元主义现象(Dufour,1992),是因为人们对工会性质的界定是相互矛盾的,对集体组织目标的理解也是相互对立的,此外,对其中的战略和战术模式的看法也是相对立的。每一特定的工会、工会同盟会或全国性运动,都会有占据主导地位的特性——反映出了全国性组织产生于其中的特定处境(Crouch,1993)——这些特性塑造了它们对自身利益的认同,也塑造了它们影响其会员、积极分子及领导者的民主观念,还塑造了它们所追逐的议题以及它们得以培养和应用的权力资源类型。围绕工会性质所形成的不同意识形态观点之间的冲突,使得几乎每一欧洲国家的劳工运动都出现支离破碎的情形。
\\t
\\t为了简化对这种复杂的多样性的分析,我将欧洲工会运动区分出三种理想型,每一种都有各自不同的意识形态取向。在第一种理想型中,工会是一种主要在劳动力市场中发挥作用的利益组织;在第二种理想型中,工会是一种更为普遍的提升工人社会地位以及促进社会正义的载体;在第三种理想型中,工会则是劳资斗争中的一所“斗争的学校”(schools of war)(Hyman,1994;1995)。
\\t
\\t尽管在一些国家,工会在演进过程中没有与前资本主义的工匠组织发生显著性断裂,但是作为一种实体性的组织,工会仍然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事实上,trade union这个词(在大多数欧洲语言中,这个词并没有按字面意思来翻译)就是指具有共同手艺或技术的工人的结社。从一开始,它们的特征和取向就折射出它们产生于其中的环境:在欧洲大部分地方,雇主都会野蛮地压制工人在工作场所中要求自主和抗争的行为,并且通常会伴有国家的镇压。这种敌意反过来也在工会中激起针对雇主的好斗的、对立的、有时是明显的反资本主义的性情倾向,以及激进的政治态度,在选举权受到限制以及面对着专制政府的处境中,这种激进的政治态度与革命性的社会主义并没有明显的区分。无须诧异,这也就会强化工会对手的敌对立场。
\\t
\\t不过,工会还是在镇压中生存下来了;在经过几十年后,也就是几代人之后,生存下来的工会鼓励进行某种自我调整,这种自我调整也反过来支撑着这种生存。在不同的国家(通常也在每个国家内部)之间,工会的特性是不同的;但通常情况是,在19世纪后半叶,较为成功的工会都将其激进主义取向边缘化或仪式化,并开始在“做一天公平工作,得一天公平工资”(按照马克思的批评,该原则的具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