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梁启超传-可以慈父 可以严师 可以有个性
出版社: 言实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1-01
作者:李平
译者:
开本: 32开
定价: 36.00
页数:
印次: 1
ISBN号:9787517113133
商品类型:图书
版次: 1
变法革命领袖之身;文体风暴倡导之祖;少年思想启蒙之师
一个开启民智的人。
一个在迷茫时代寻找出路的人。
一个在各种经验中寻求正确经验的人。
一个被誉为国史上百科全书式人物的人。
前言1 第一卷新会神童 康门高足 家世溯源 启蒙教育 神童美名 少年科第 初识恩师 草堂受学 京城完婚 第二卷变法鼓手 维新志士 公车上书 办报建会 报馆撰述 学堂讲席 交朋结友 百日维新 戊戌政变 东走日本 第三卷海外逋人 启蒙新星 日本初旅 解救光绪 远足檀澳 檀山恋曲 三十而立 新民时代 学术风姿 新民学说 第四卷论战旗手 宪政灵魂 美洲归来 目标冲突 手段分歧 主动休战 立宪顾问 党事风波 “政闻”速写 海外余话 第五卷联袁主谋 国家桢干 八字方针 初返国土 虚君共和 联袁议归 革命功臣 进步党魁 司法总长 币制总裁 第六卷反袁先锋 护国英雄 初次引退 帝制逆流 驳日劝袁 反袁宣言 策划起义 入桂助陆 冒死说龙 迫袁退位 第七卷段阁谋士 欧洲游客 暗助段阁 对德宣战 讨伐复辟 入主财政 寻觅家园 漫游欧洲 思想收获 第八卷骚坛健将 议政文士 筹办教育 传播文化 巡回讲演 执教清华 运动国民 提倡自治 调和科玄 反对革命 第九卷天丧斯人 痛悼先哲 病魔缠身 生命斗士 追悼任公 精神永生
檀山恋曲
\\t
\\t
\\t纵观梁启超一生,他每做一事皆热情高涨,偶尔的萧简,也最终被激情冲去。不过,在暴雨恶浪中逐渐成熟,尽展“英雄”气概的梁启超,也有着情意绵绵的儿女情长。
\\t
\\t梁启超的一生总是与其家人离多聚少。他自甲午中日战争起,开始了浪游生涯,那时他往来于京师、广东、山海关、上海、杭州、武昌、长沙之间;维新变法失败后,他亡命海外14年。在这14年中,他并非滞留一地,而是以日本为中心,远足檀、澳、美洲等地;再后来,他又漫游欧洲一年多。即使回国后,也是因时势变幻,踪影不定。不过,梁启超是一位“忠孝”两全的人,在为国事为理想奔波时,他同样深深地惦念着远方的亲人们。
\\t
\\t在异国的月夜里,在狂风怒号的太平洋上,或是在痛苦孤寂时,在兴奋得意时……“家”总是梁启超的精神故乡,犹如一湾温柔的港湾,让这位热情高涨的“斗士”、“骄子”得到慰藉。不管浪游何地,不管遇到何等大事,梁启超总是想方设法与亲人们通信联系。在初旅日本、远足檀澳的日子里。梁启超因惦记家事,更是频繁致书。从这些书信中,我们既能看到在社会漩涡中叱咤风云的梁启超,也可以欣赏到在亲情氛围中眷意绵绵的梁启超。他为因自己的逃亡,清廷查搜了新会原籍,家人只好避居澳门而惭愧;他为自己不能尽子之义、尽夫之责而不安,等等。真可谓父子之义、夫妻之情、兄弟之谊,尽在其中。
\\t
\\t在亲人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妻子李蕙仙。梁启超与李蕙仙的结合,不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而是媒妁之言。但是他们却一见如故、情投意合。最能反映这俩人肝胆相照情意的,要数梁启超在檀香山时,相遇女郎何蕙珍一事。我们姑且称为“檀香山恋曲”。
\\t
\\t在一望无际、湛蓝雄浑的太平洋中,有一个由8座小岛组成的岛屿,这就是檀香山。女郎何蕙珍就生活在这里。她是一位华商的女儿,芳龄二十,天资禀赋与良好教育造就了她独特的才华和非凡的魅力。她通西文,尤善操西语,以至檀香山无一男士能与她相比,学问见识皆甚好,有丈夫气,喜谈国事,又妩媚动人。16岁从教,言传身教的生活又为她增添了一份高雅的气质。不过,何蕙珍给梁启超的第一印象却很一般。
\\t
\\t何蕙珍的父亲是一位保皇会会员,有一天他宴请梁启超,同时应邀的有西国缙绅名士及妇女十数人。席间,他们请梁启超演说,何蕙珍充当了翻译。初见蕙珍,梁启超见她粗头乱服如村姑,没有在意。然而入座传语、流利顺畅、悦耳圆润的西语,顿时令梁启超大吃一惊。留神一看,才觉察出她目光迥迥,聪慧喜人。
\\t
\\t宴毕临行,梁启超与众人握手道别。何蕙珍一番细语拨动了梁启超的心:“我万分敬爱梁先生。可惜仅爱而已,今生或不能相遇,愿期诸来生,但得先生赐以小像,以遂心愿。”这席话使梁启超如入梦境,不知所对,只好唯唯而已。
\\t
\\t第二天各大西报遍登梁启超的演说之辞,称颂梁启超的名论,同时也大赞何蕙珍的才华。其时,有一家西文报纸,大肆诬谤梁启超,何蕙珍却屡次隐名写文章予以驳斥,梁启超知悉后,越加感服何蕙珍。蕙珍的音容笑貌已时常萦绕在他的心头,“剪不断、理还乱”。几天后梁启超便按何蕙珍的要求赠她小像一枚,蕙珍回赠了自织的两把小扇。
\\t
\\t不久,梁启超航海到附属各小埠演说。这段时间,二人虽未见面,但期盼之情常存。梁启超由敬爱到特别思念蕙珍,蕙珍则越加眷念梁启超。半个月后梁启超返回。一回来,友人便为蕙珍来说媒,并告诉梁启超,数年前,何蕙珍因檀香山无一男士足当她一盼,而发誓不嫁。唯有见到梁启超后,情感的堤坝被冲开,有“直教生死相许”之势。她虽然知道梁启超有妻室,但只要梁启超愿意,她宁愿以侍妾身份相伴,也毫无怨言。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