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中国外交、美俄欧外交、东北亚研究、东南亚南亚研究、中亚中东研究五个专题。在中国外交部分,集中探讨了当代世界变局中的中国国家利益观、国家安全观、地缘战略观、强国梦与中国外交的总体思路等问题;在美俄欧外交部分,探讨了美国、俄罗斯、欧洲等主要大国或国家集团在应对当今世界变局中的若干战略动向;在东北亚研究部分,主要分析了日本的对外战略走向及朝鲜半岛的政治局势;在东南亚南亚研究部分,探讨了东盟国家的政治与安全局势,分析了印度的外交政策特性;在中亚中东研究部分,分别对阿富汗问题、伊斯兰问题、美国中东政策等内容进行了评析。总体上,全书通过对当代世界变局中较为突出的战略与安全问题的学理分析,明晰了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战略焦点与热点问题,有助于理解当今中国的战略应对和基本外交方略。
国际问题研究中的战略创新与战略定力刘峰(1)
\\t中国外交
\\t新时期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及其意义王文明()
\\t大格局观下的中国国家利益追求李高峰()
\\t战略重点原则在中国处理海上领土争端中的运用杨光海()
\\t中国大周边的西部陆缘地带与中国国家安全宋德星()
\\t从亚信峰会到香格里拉对话——中国新型亚洲安全观
\\t引人瞩目胡二杰()
\\t美俄欧研究
\\t奥巴马的亚洲政策与中美关系葛腾飞()
\\t美国军事战略调整与中美关系储召锋()
\\t一体化与多元主义的融合——浅析美国的民族政策王伟伟()
\\t俄罗斯货币危机及其后果崔建树()
\\t欧盟—土耳其的防务安全合作关系孔刚()
\\t当前德国默克尔政府的对华政策及其走向蔡焱王楠()
\\t乌克兰国家分裂局面的形成及其原因分析张恒彬胡二杰()
\\t东北亚研究
\\t日本由“贸易国家”向“普通国家”的战略转向宋德星()
\\t甲午战争:战场之外的胜负因素比较段廷志杨晓洋()
\\t日本安全防卫政策动向评析——以安倍内阁三份安全政策
\\t文件为中心储召锋()
\\t日俄战争前后的日本军事外交汤文峤()
\\t大国竞逐与朝鲜半岛政局走势葛腾飞()
\\t目录变革世界中的战略与安全东南亚南亚研究
\\t中越海上对峙与越美战略互动成汉平()
\\t他信改革与泰国新旧政治结构模式对比分析钱坤()
\\t当前东盟海上安全合作现状及其困境虞群()
\\t印度大国外交的“三维一体”宋德星()
\\t中亚中东研究
\\t撤军之后:美国对阿富汗战略走向分析邓钰亭葛腾飞()
\\t中东乱局下的ISIS组织丁艳凤王一()
\\t浅析以色列因素对奥巴马政府伊朗政策的影响季慧()
\\t传承与嬗变——当代伊斯兰主义浅析李高峰()
\\t后记()
“振兴中华”、“中国崛起”是百余年来中华儿女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而如今它有了“中国梦”这个更为精确的表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我们确立的奋斗目标,我们既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又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2年12月27日,第2版。我们要将习总书记的重要思想贯彻到我们的国际问题研究中,在积极开展战略创新的同时,不断增强战略定力。
\\t一、新的战略时代呼唤战略创新
\\t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认识和实践持续创新的历史。创新是指超越旧事物、旧理论、旧方式,创造新事物、新理论、新方式。“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32页。具体到战略研究领域,后冷战时代可以说是一个传承与变革并存的新的战略时代。一方面,传统的影响因素依然存在,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地理等诸多方面。另一方面,战略实施的外在环境较之于冷战时期已不可同日而语。概言之,后冷战时代的战略缔造至少表现出以下若干趋向:一是软实力的运用使得力量的控制使用日益复杂;二是安全解释的宽泛化加大了战略聚焦的困难;三是非国家行为体的增生对国家的战略能力造成了渐进式冲击;四是“焦虑的时代”心理增加了战略优化的难度。宋德星:《试论后冷战时代战略制定的若干趋向》,载《中国军事科学》2012年第2期,第60—65页。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军事变革加速推进,战略缔造和战略实践都面临许多新情况、新挑战。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在做好历史传承的同时,坚持不懈地进行战略创新。
\\t国际问题研究中的战略创新与战略定力变革世界中的战略与安全(一)战略研究攸关一个民族的政治判断力
\\t战略的成败攸关国家盛衰和民族安危。古语云,“兴亡谁人定,胜负岂无凭”。古往今来,在国家间的竞逐中,“气力”的因素固然具有根本性,但“智谋”的因素也屡屡在关键时刻改变国家的前途命运。韩非有言:“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参见《韩非子·五蠹》。从这个意义出发,一个民族的政治判断力,或者用伟大的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的话说,“公民的审慎”“公民的审慎”是大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在总结罗马帝国衰亡原因时提出来的一个重要概念,意指政治的判断力,即一种正确判断具体情况的能力。参见(英)CR波特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I):文艺复兴(1493—1520)》,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2页。就显得至关紧要,因为唯有民族的政治判断力,才能确保不迷失航向,从而在世界民族之林立于不败之地。但恰恰在“公民的审慎”这一点上,国务家们无不为之深感焦虑,因为这需要消弭战略理性与大众舆论之间的分野,平衡利益与价值追求,因而一套成熟的治国理政方略就不可或缺。
\\t冷战的终结开辟了崭新的时代,“和平的红利”曾让许多国家充满期待。然而,在后冷战的世界里,各种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非但未获根本解决,反呈愈益复杂之势。面对汹涌澎湃的信息化大潮,面对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的世界形势,面对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的安全环境,各主要强国纷纷加强战略调整和创新,力求抢占主动,并展开了新一轮的战略角力和博弈。
\\t经过逾一甲子的持续奋斗,尤其是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发展成就,如今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毫无疑问,亿万中华儿女拥有实现强国梦的坚定决心和巨大热情。但历史也反复证明,大国崛起从来不会一帆风顺,更不会一蹴而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