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是在魏晋六朝总集编纂兴盛的氛围中,由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编选的一部梁前文学总集。收入上自周秦、下迄萧梁一百三十馀位文人七百馀篇作品。由于时空的差异,即使在萧梁时代,对《文选》全部作品进行透彻的理解与接受,不借助其他著作与工具书几乎已经不可能。因此,在《文选》成书后不久,先有萧统的族侄萧该进行音注,继有隋唐大儒曹宪作音义的注释,并以《文选》教授弟子,众弟子也多有《文选》注释之作问世。李善在曹宪众多弟子中成就最突出,他以一部《文选注》出入四部、上钩下联,构建了一部唐前的中国文化史,且承其师业,教授《文选》,正式宣告了“文选学”的诞生。
《<文选>版本注释综合研究》围绕《文选》李善注的发展演变,立足两个基本点:前人的目录记载与《文选》的文本文字。在具体的操作中,间或涉及一些《文选》研究中有较大争议的问题,并提出我们的看法,此可视为《文选》李善注发展演变研究的基础。
《<文选>版本注释综合研究》对《文选》的研究分为三大块,一是研判《文选》李善注,所占篇幅**,用力*多。二是对《文选》五臣注进行了研究。三是对几个重要传世版本做了重点研究。
上编 《文选》李善注研究
绪 言
第一章 李善生平行事与《 文选》 李善注的成书
第一节 李善生平行事考
第二节 《 文选》 李善注的成书
附录 李邕生平仕宦著述考略
第二章 敦煌本《 文选》 李善注研究
第一节 敦煌《 文选》 李善注写本概况
第二节 对已有研究的检讨
第三节 对敦煌本《 文选》 残卷李善注抄写时间、地点的推测
第四节 “ 永隆本《 西京赋》 非尽出于李善本说” 辨
第五节 敦煌本《 文选》 李善注的特征
上编 《文选》李善注研究
绪 言
第一章 李善生平行事与《 文选》 李善注的成书
第一节 李善生平行事考
第二节 《 文选》 李善注的成书
附录 李邕生平仕宦著述考略
第二章 敦煌本《 文选》 李善注研究
第一节 敦煌《 文选》 李善注写本概况
第二节 对已有研究的检讨
第三节 对敦煌本《 文选》 残卷李善注抄写时间、地点的推测
第四节 “ 永隆本《 西京赋》 非尽出于李善本说” 辨
第五节 敦煌本《 文选》 李善注的特征
第六节 敦煌本《 文选》 李善注价值再估
第七节 作为《 文选》 李善注研究预设起点的敦煌写本
第三章 《 文选集注》 本李善注研究
第一节 《 文选集注》 的发现、印行与递藏
第二节 《 文选集注》 编纂时代及编者考
第三节 《 文选集注》 的编纂体例
第四节 从敦煌写本到《 文选集注》 的李善注变化之周遭
第五节 《 文选集注》 中的李善注与后世刻本之关系
第四章 北宋监本《 文选》 李善注研究
第一节 北宋监本《 文选》 残存大概
第二节 已有研究之综述
第三节 从左思《 三都赋》 刘逵注看北宋监本对唐钞本《 文选》
旧注的整理
第四节 北宋监本对钞本李善注的整理
———以《 文选集注》 本为参照
第五节 北宋监本《 文选》 与秀州本《 文选》 之关系
第五章 六家本《 文选》 李善注研究
第一节 秀州本的李善注
第二节 广都本的李善注
第三节 明州本的李善注
第六章 六臣本《 文选》 李善注研究
第一节 赣州本的李善注
第二节 宋建本的李善注
第七章 尤刻本《 文选》 研究
第一节 尤刻本《 文选》 的渊源
第二节 尤刻本《 文选》 注释研究
第八章 胡刻本《 文选》 研究
第一节 从尤刻本到胡刻本的变化
第二节 结论与推测
结 语 《 文选》 李善注变迁综述
第一节 写本时代的《 文选》 李善注
第二节 从写本到刻本的整理
第三节 刻本时代《 文选》 李善注的变异
第四节 有多少种版本就有多少种李善注
第五节 几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