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是我国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学 名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上至传说中 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三千年左右的历史。鲁迅评 价《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故事(青少彩绘版)》节选了《史记》中广为传颂 的一些人物故事,例如卧薪尝胆的勾践、知错就改的 廉颇、坚持理想的孔子……《史记故事(青少彩绘版) 》选材及改写立足于增长知识,同时力求启迪智慧, 教人向善。
司马迁,这个刻画过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的史官,最后却比他书里的任何一个人物都光彩夺目。原因就是他完成了伟大的著作——《史记》。司马迁把这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描绘得如此生动,所有的事情好像刚刚发生过一样,让人如读一份记录中国历史的报纸。 《史记故事(青少彩绘版)》节选了《史记》中广为传颂的一些人物故事,例如卧薪尝胆的勾践、知错就改的廉颇、坚持理想的孔子……
经历了成王和康王时期的“成康盛世”之后,西 周到了昭王和穆王时 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国力已大不如前了。到了第 十代君主周厉王的时 候,西周百姓的生活越发难过了。周厉王贪财好利, 把全国上下的财产都 看作是自己的,到处横征暴敛,剥削民众,弄得民不 聊生,国势日渐衰微。
那时候,西周大小城邑一般都修筑两层城墙,从 内到外分别为城和郭, 城内的平民百姓称为“国人”,城外的农人称为“野 人”或者“鄙人”。西周 施行的土地制度是井田制,天子是最高的土地所有人 ,他有权向所有的贵 族和平民索取贡赋,也有权收回任何土地。由于在昭 王、穆王时期,西周已 是“王道微缺”,很多诸侯都不来向天子朝贺了,加 上国人不断开发私田,通 过农耕渔猎来营利,朝廷取得的贡赋因此变少了。周 厉王生性贪婪,见不 得自己的收入有任何减少,为此他想出了一个“专利 法”,就是将山林湖泽 的物产归为已有,由天子直接管理,不允许国人进入 这些地方谋生。他还 任命荣夷公为“卿士”,专门督办此事。后来,周厉 王变本加厉,再次提高了 税赋,这下国人不管是种田灌溉,还是砍柴打鱼,甚 至是过桥走路,统统都 得交税钱,生活越来越艰难。
唯利是图的周厉王真是把“贪婪”二字诠释到了 极致。那些城外的野 人因为距离国都遥远,受到的剥削相对少些;而住在 镐京的国人可就惨了, 衣食住行被层层盘剥,大家都不满朝廷的做法,怨声 载道。
大臣召穆公见国人怨声四起,就来劝谏厉王:“ 现在百姓们意见都很 大,如果再这样下去,恐怕会引发大乱。您还是废除 了专利法吧。”厉王听了, 勃然大怒,立刻派了一个卫国的巫师去监视国人的言 行,一旦发现擅自议论 朝政和咒骂国君的人,立刻处死。于是,很多人因为 议论政事而被杀掉了。
这样一来,国人都不敢在公开场合议论和谩骂国君了 ,即使是熟人在街上碰 见,也都不敢打招呼交谈,只是互相用眼睛对看一下 ,就赶紧走开了。
召穆公见此情形,心里更加担忧,便来见厉王。
只见厉王得意扬扬地 说:“看,我制止住百姓的议论了吧,他们再也不敢 诽谤我了。”召穆公摇摇 头,劝谏道:“您这是用强制的手段来堵百姓的嘴啊 !‘防民之口,甚于防 川’,堵百姓的嘴,就像堵一条河,一旦河水决口, 就会造成灭顶之灾。禁止 百姓议论,比堵住河流还要危险。治水要采用疏导的 办法,治民就要让民 众畅所欲言啊!”然而,厉王根本听不进去。
终于有一天,镐京的国人被周厉王的暴政给激怒 了,他们集合起来,手 持农具和棍棒,冲进了王宫,要杀周厉王。王宫里的 卫队也抵抗不了国人 的围攻,周厉王吓得带领几个亲信,仓皇逃离镐京, 一路逃到了彘(今山西 省霍州市),在那里躲藏了起来。
人们没有找到厉王,转而寻找太子姬静。召穆公 把太子姬静藏了起来, 人们围住召穆公家,让他交出太子姬静。召穆公认为 这一切都是厉王造成 的,忠心耿耿的他为了保全王室的血脉,忍痛将自己 的儿子冒充太子姬静, 交了出去。这位假太子立刻被暴怒的国人给处死了。
在大臣周定公、召穆公的极力劝阻下,国人才稍 稍平息了怒火,四散退 去了。朝廷不可一日无君,经过群臣的一致推举,最 后决定由周定公和召穆 公暂时代理朝政,重要政事由六卿合议,史称“周召 共和”或“共和行政”。
十四年之后,周厉王病死在彘地。大臣们拥立太子姬 静即位,也就是周宣王。
本章讲述了周厉王无道,不仅贪得无厌而且凶横 霸道,最终被人们推 翻,流亡于彘地的故事。作者在本章中向读者揭示了 治国的道理,也展示 了民众的力量,并通过召穆公的话说明了治国最要紧 的是要广开言路这一 道理。民众要求处死太子姬静,召穆公忍痛牺牲自己 的儿子保全太子的行 为,充分展示了召穆公的耿耿忠心。
……P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