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水文地质学》(第三版)自2006年首次出版以来,受到了广大师生和水文地质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欢迎和厚爱,至2016年3月已是第十三次印刷,累积印刷了15000册。本书第三版出版距今已有10年,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水文地质学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涌现,“专门水文地质学”的教学内容也应不断更新。为适应大学本科专业的教学和专门水文地质工作的发展要求,本教材修订工作在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的原则下,着重拓宽基础、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强化对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删除了与其他教材重复的内容,同时相关章节进行了合并,根据国家发布的新规范规程标准修订了相关内容,增加了能源水文地质、地震水文地质、环境水文地质、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地质等近几年国民经济发展相关的新内容。考虑新技术新方法在水文地质应用中的日益广泛和成熟,将水文地质遥感和同位素技术修改为本书的独立章节。鉴于目前教学时数的限制,教学中可以地下水调查、地下水水质与环境质量影响评价、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为主要讲解内容,其他内容可采用自学结合讨论的方式进行。
本教材由吉林大学、防灾科技学院、长安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单位人员共同编写,由吉林大学梁秀娟、曹剑峰任主编。绪言、第一章至第三章和第六章由曹剑峰修编;第五章由梁秀娟修编,第十四章和第十五章由梁秀娟编写;第八章由曹剑峰、梁秀娟修编;第七章由防灾科技学院迟宝明、张莹修编;第十一章由防灾科技学院迟宝明、古洪彪修编;第九章和第十章由长安大学王文科修编;第四章由首都师范大学宫辉力、潘军修编;第十三章由吉林大学曹玉清修编;第十二章由吉林大学杜新强、冶雪艳编写;第十六章由吉林大学王福刚编写;第十七章由防灾科技学院姜纪沂编写;最后由梁秀娟、曹剑峰统编定稿。
《专门水文地质学(第四版)》:
2.河谷平原区
在河谷平原区,分布有不同河流交互堆积及由河道变迁形成的古河道堆积,某些地区还有海相堆积和冰水堆积,一般第四纪厚度大,含水层次多,水质复杂。应重点研究下述内容:不同河流堆积物的特征及其分布,含水介质的富水性,水化学成分及分布规律;古河道带及古湖泊堆积物的分布、埋深及水文地质条件;海相、陆相地层的埋藏与分布及相互间的接触关系;微地貌形态、水质、水位埋深对盐碱化、沼泽化形成的影响。
通过地貌调查,查阅历史记载(县志),了解河道变迁的时代与范围,采用物探方法确定古河道带的分布范围、埋藏深度及岩性变化,并与机井的有关资料进行对比。对古湖泊堆积物,应通过岩性、岩相、湖积层动植物化石、基底构造和新构造运动的研究及实验工作(颗粒分析、有机质、含碳量、孢粉及微体古生物鉴定等)了解湖积层形成的古地理环境及分布范围,并注意对地层岩性、颜色、泥炭层的发育程度及石膏的含量与分布的研究。
对盐碱化地区,应初步了解盐碱化的发育程度、分布范围及其成因,为土壤改良提供水文地质资料。另外,应注意调查地下水的埋藏深度、水化学类型和矿化度及其与土壤盐碱化的关系,了解地下水位临界深度。选择典型地段逐层采取土样,了解盐类垂直分布与变化规律,盐碱化与微地貌和地表水的分布关系。
对沼泽化地区,应了解沼泽化的分布与成因,为保护利用沼泽化地区提供水文地质资料。
3.滨海平原区
对滨海平原地区应调查海岸地貌、海岸变迁及现代海岸的升降变化;海相沉积物的岩性、颜色、厚度及其分布范围;通过对各含水层的抽水试验及水质分析,研究水质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变化,确定淡水含水层的富水段及其分布范围及咸、淡水分布界线。在咸水区,要着重研究咸淡水界面埋深,淡水层的埋藏条件、水量,淡水和咸水产生水力联系的可能性,为咸水的改造和利用提供资料。
二、基岩丘陵区地下水地面调查
(一)主要任务
(1)查明地层岩性、构造、地貌等因素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着重研究控制地下水形成、分布的主导因素和条件;划分含水层、组、带及地下水的类型,并研究各类地下水的形成、富集和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水质状况;访问和搜集有重大供水意义的井(孔)、泉和受季节影响较大的地下水动态资料。
(2)查明基岩自流水盆地和自流水斜地的水文地质条件;断裂、构造裂隙及岩体、岩脉与围岩接触带富水性的一般规律;具有一定供水意义的风化带中地下水的一般分布规律和水文地质条件。
(3)查明第四系发育的河谷平原、山间盆地等松散砂砾石含水层的一般水文地质条件。
(4)查明区域水化学的一般特征,初步了解热矿水成因、分布及其开发利用条件,注意水化学找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