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经典文献导读丛书: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经典文选》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政论家论述政治文化的文章选编,选文侧重有关国家治理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策略方针等,涉及根植于中国传统的一些重要政治概念,如帝道与王道、宰执与有司、封建与郡县、治世与盛世等。全书根据中国古代政治传统的基本特征,分为君道与政体、国策与方略、选官与用人、政论与史鉴、士风与世风等五个方面。选文注重在治国实践中产生的思想认识和政治理论,其中大部分文章都是针对现实的奏议、政论和史论,侧重的是实践中的政治文化。
放眼今日天下,不同语言、文字都在引用中国古代先哲的名言警句,不同国度、不同职业、不同信仰的人们,都在从中华文化经典中获取教益和启迪。然而,汗牛充栋、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往往令人滋生出有心求知、无处下手的无奈,深深感慨于人生固有涯、书山似无径! 古人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编纂这套丛书,即旨在这方面作探骊得珠式的尝试,披沙拣金,发凡烛微,选取经典名篇,略加注释,辅以解题,并作评析,企冀为广大读者接触与认知中华文化搭建津梁,收举重若轻之功,见纲举目张之效。在此基础上,去领略传统文化的精髓要旨,感知古圣先贤的人生情怀、政治智慧、经济谋略和教育理念。
导论
君道与政体
刘向《说苑·君道》
荀悦《申鉴·政体》
吴兢《贞观政要·君道》(节选)
吴兢《贞观政要政体》(节选)
吴兢《谏十铨试人表》
李华《中书政事堂记》
柳宗元《封建论》
黄宗羲《原君》
国策与方略
贾谊《治安策》
董仲舒《天人三策》
诸葛亮《隆中对》
王朴《平边策》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张居正《陈六事疏》
选官与用人
汉高祖论三杰
曹操《唯才是举三令》
刘毅《论九品官人法》
吴兢《贞观政要择官》
张九龄《上封事疏》
陆贽《请许台省长官举荐属吏状》
司马光《论监司守资格任举主札子》
苏轼《私试策问·人与法并用》
吕大临《上哲宗论选举六事》
彭龟年《审材辨官疏》
王夫之《论停年格》
政论与史鉴
贾谊《过秦论》
崔定《政论》(节选)
诸葛亮《前出师表》
李世民《(晋书)帝纪论》
魏徵《谏太宗十渐不克终疏》
欧阳修《朋党论》
苏洵《管仲论》
苏轼《贾谊论》
苏轼《晁错论》
苏辙《六国论》
司马光《〈资治通鉴〉史评》(节选)
司马光《进资治通鉴表》
……
士风与世风
刘向《说苑·君道》
解题
本文选自西汉刘向所著的《说苑》。刘向又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今属江苏沛县)人。《说苑》分类编辑了先秦至西汉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附有编者的议论,借以阐发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原书二十卷,后仅存五卷,北宋时曾巩辑出一些佚文,复为二十卷,每卷各有标目,依次为君道、臣术、建本、立节、贵德、复恩、政理、尊贤、正谏、敬慎、善说、奉使、权谋、至公、指武、谈丛、杂言、辨物、修文、反质。
本文主要借一些先秦时期的史事来议论为君之道,认为君道在于清静无为,博爱任贤。文中强调“为君之道”的原则不是小恩小惠,不是虚伪地优待官民,而是实行德治,推行教化,任用贤明,以民为本。其中“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统治思想中的重要内容,《说苑》中将此与“为君之道”结合起来,以此作为君权行使中必须遵循的原则,体现了汉代在统治思想建设方面的积极性。
选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人君之道如何?”对曰:“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俗,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此人君之操也。”平公曰:“善!”
齐宣王谓尹文曰:“人君之事何如?”尹文对曰:“人君之事,无为而能容下。夫事寡易从,法省易因,故民不以政获罪也。大道容众,大德容下,圣人寡为而天下理矣。《书》曰:‘睿作圣。’诗人曰:‘岐有夷之行,子孙其保之。’”宣王曰:“善!”
成王封伯禽为鲁公,召而告之曰:“尔知为人上之道乎?凡处尊位者,必以敬下,顺德规谏,必开不讳之门,蹲节安静以藉之。谏者勿振以威,毋格其言,博采其辞,乃择可观。夫有文无武,无以威下;有武无文,民畏不亲。文武俱行,威德乃成。既成威德,民亲以服,清白上通,巧佞下塞,谏者得进,忠信乃畜。”伯禽再拜受命而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