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6000余条适用于日常生活的、突出词义实用功能的维吾尔常用词,按维吾尔语字母顺序编排。每个词条一般由词性、释义及示例三个部分组成。词性主要包括了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后置词、代词等;释义主要选取了满足日常学习生活,且使用频率较高的释义,突出了词典的实用性;示例则完全体现了常用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弱化及变形特点
本书共十章,内容包括:高等教育的相关理论基础、高校民族语文教育的发展历程回顾、高校民族语文学科与专业设置的基本状况、高校民族语文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等。
本书分为5章,主要内容包括:维吾尔语谚语研究综述、维吾尔语谚语中语词特征的计量分析、维吾尔语谚语句法特征的计量分析、维吾尔语谚语文化含义的计量分析、维吾尔语谚语的翻译策略与修辞特征等。
本书稿以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傣泐方言为研究对象,作者依托详实的语言材料,综合运用田野调查法、描写法、比较法等现代语言学理论,突出参考语法“全面性”“系统性”“微观性”和“原创性”等特点,对西双版纳傣泐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共时描写与分析。傣泐语是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的语言,是中国
本书稿选择了《华夷译语》最早、最珍贵的版本,即北元宣光元年(1370年)编撰的《華夷譯語》作为研究对象,对其845个词目、4000多个音译汉字做反切研究。以明代乐韶凤等人于洪武八年(1375年)编撰的《洪武正韵》作为反切工具。全书稿由前言、蒙汉两种词目索引、文献扫描、词目反切、拉丁转写、传统蒙古文转写和附录(涵芬楼秘笈
该文稿是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现代语音学、蒙古语族语言研究及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西北民族大学教授格根塔娜的学术论著。随着语言学研究的进步,方言研究作为一个自成体系的语言学分支,在此理论背景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该文稿是蒙古语肃北方言研究论著。该文稿由三个部分组成:语言学、词法学和方言词汇。通过该研究能够较科学地、全面
本书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藏文的构成和连接词的用法;第二部分讲述了藏文的构成规律和三式的使用方法。书中引用了在藏文文法研究方面的诸多观点,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与探索,并结合自己的研究作出了科学判断。
《东巴文字社会应用标准化研究》一书包括东巴文字社会应用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东巴象形文字的特点及研究历史、东巴文字社会应用标准化研究历程、东巴文字社会应用现状调查、东巴文字社会应用理论研究、东巴文字社会应用标准、东巴文字社会应用规范管理建议中的自然科学知识等章节。本书的出版可传承好东巴文字这一宝贵文化遗产,并规范使用东巴文
中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的国家,各民族长期融聚成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也是中华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各民族在丰富多彩、和谐统一的语言生活中,形成了兼具多样性与共同性的语言认同。本书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和结构格局出发,从历史和现实的维度来研究中华民族的语言认同问题,一方
傣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在以往两千年的漫长岁月中,傣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也创造了丰富多彩文学作品,仅傣族叙事长诗的篇幅之大、数量之多,就已令人惊叹。为了传承和发扬傣族优秀传统文化,作者精心编著该书。此书将做为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傣语班的选修课程之一,已通过试用后修订的稿件。主要从傣文写作方法技巧、傣文诗歌韵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