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气候灾害治理和气候变化应对两方面来阐释国外治理气候灾害的经验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一方面纵览20世纪西方发达国家应对气候灾害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历程,包括美国应对沙尘暴、英国(伦敦)和美国(洛杉矶)治理城市雾霾、新加坡应对城市内涝以及美国等国应对台风等,以期借鉴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同时分析了国外应对气候灾害
本书讲述了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上,天气变化多次改变了历史的进程。通过分析历史上55个著名事件中天气所扮演的角色来阐述天气对我们人类进程的影响,比如为何查理十二世、拿破仑先后入侵略俄国都以失败告终;为何二战期间美军选择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为何杜鲁门在民意调查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能赢得竞选胜利等。
本书作者长期以来从事云物理学和人工影响天气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作者在国内首次设计我国第一个人工降雨随机化试验——古田试验,该试验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江苏省重要科技成果三等奖、中国气象局科技进步二等奖。根据观测资料对中尺度对流复合体层状区微物理与动力结构进行分析,是现代云降水物理学前沿的科研工作。本
本书介绍了天山乌鲁木齐河流域概况,分析了天山乌鲁木齐河流域气候变化和出山径流特征,对天山乌鲁木齐河流域气候和径流变化关系进行评估,系统研究了天山乌鲁木齐河流域出山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山区气温和降水量总体上都呈上升趋势;径流量与降水间的关联系数大于径流量与气温间的关联系数,降水对乌鲁木齐河出山口径
本书是一本关于中华传统礼仪和四时节气的填色书。书中针对24节气选取了共36项不同节气时的民俗活动,用生动可爱的Q版形象将这些活动场景展现出来。每一种民俗都顺应天时、连接自然,记录着代代传颂的历史故事,传递着我国独有的民俗文化。书中按照春、夏、秋、冬的四季轮换,根据节气顺序和对应的活动进行展示介绍,更有与“数九”习俗相关
了解气候变化,以保护人类的未来! 《气候之书》用信息可视化的方式,化繁为简,将科学文献和研究数据转化为100余个结构清晰、简明易读的图表,配合深入浅出的解说,详细介绍了全球气候系统的运转机制,简约直观地描绘了各种气候问题的成因,阐述了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并探讨人类在维持全球气候稳定方面做出的努力
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降水事件发生强度和频率均在加强,引发严峻的社会、经济与生态问题,造成巨大的生命及财产损失。中国深受极端降水事件引发的灾害的影响,其各区域极端降水事件时空统计特征及机理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与防灾减灾的研究热点和理论依据。本书是在多年系统研究中国区域降水过程、成因及影响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与提炼而形成的系统性
《台风对城市园林绿化的危害及对策研究:以厦门1614号台风为例》从抗台风树种筛选、植物景观规划、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园林工程、园林树木栽培养护五个方面,对台风造成的园林绿化损害进行科学评估,对损害的机理进行深入的探讨,对类似灾害的防治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旨在增强厦门园林绿化的抗灾能力,并为相关地区台风灾害防治提供
本书由社科院城环所和国家气候中心共同组织编写,各篇报告的作者长期从事气候变化的科学问题、社会经济影响,以及国际气候制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密切跟踪国际谈判的进程,参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政策的咨询,其中多名作者连续在之前的7本气候变化绿皮书中撰稿,写作风格较为成熟。今年的绿皮书是“气候变化绿皮书”的第12本,根据国际、国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创造,2016年11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遗”名录。二十四节气的完整科学记载,出自《淮南子·天文训》,至今已经2159年。二十四节气是阴阳合历,是根据太阳、月亮、北斗斗柄、二十八宿度数、十二律、十二月令等的运行规律而制定出来的永恒历法。《二十四节气:创立与传承》对二十四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