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是新时代中国行政改革的目标。由麻宝斌教授领衔撰著的《当代中国行政改革》一书系统阐释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改革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方向。全书首先简要介绍了中国行政体制的历史沿革、理论基础、特征、环境等内容,并概述了改
亚太研究论丛(第十五辑)为亚太研究院连续性出版物的第十三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专题:东北亚研究,东南亚研究、南亚研究、中亚研究、拉丁美洲研究。其中东北亚研究5篇,东南亚研究5篇;南亚研究4篇,拉丁美洲研究2篇。其中有9篇是校内学者写的,校外学者写的有7篇。东北亚研究一栏中收录了5篇文章,涉及的研究领域集中在政治和文化方面
从知识到能力的范式转换时近年国际学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而以国家/文化对话的视角,专门聚焦德国的中国能力以及中国的德国能力的专门研究迄今尚有告阙如。本研究希冀填补此空白,促进中外、中德学界和社会的相互理解与交往。本书以2017年12月在同济大学举办的德国的中国能力与中国的德国能力国际研讨会论文为基础,另向国内外专家学者
本书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政策与实践学院院长约翰·L.杰克逊(JohnL.Jackson)主编,由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及斯坦福大学的社会政策、社会工作等专业的研究人员撰写的论文集,从美国当今社会热点问题入手,以社会公平为准绳,介绍了美国的相关社会政策的演变过程、其中获得的经验及当前面临的困境。书中
《平成日本社会问题解析》是一部全面研究当代日本社会的学术著作,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登峰战略系列丛书中一部。该书的出版必将丰富中国的日本社会研究,对日本社会学科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书涉及对平成日本学的概念、平成时期日本社会的特征、平成时期的社会思潮、平成时期的人口问题、雇用问题、灾害立法问题、老年福利政策
本书梳理了法兰西民族诞生以来,围绕国家-公民关系模式,历届政府为此施行的政治与社会文化实践,指出这些实践有效地培育了公民与国家之间的认同和团结;但是这种思维模式也导致国内少数民族的名亡实存,内陆法兰西人与位于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科西嘉人、布列塔尼人、加泰罗尼亚人、巴斯克人等)不仅存在相互歧视现象,也一度导致这些少数民族
书稿采取论述与比较分析的研究思路与写作方法。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从历史发展的视角,运用政治学、社会学多学科知识对中东城市化与社会稳定关系进行研究。首先,以历史学为主,同时吸收和借鉴其它学科的研究方法。在考察中东化特点与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引发的城市社会结构进行解析。由于城市化与社会稳定研究涉及多学科,所以本文
本刊依托于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的优势研究领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力图在新材料的解读、新理论的运用和新视角的发掘上下功夫,设有专题研究学术动态会议综述等栏目,为促进和推动国内太平洋岛国研究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园地,突出展示中国太平洋岛国研究者的*研究成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世界史研究做出贡献。
《澳大利亚研究》集刊由中国澳大利亚研究学会、北京外国语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办,是国内*份跨学科的澳大利亚国别研究学术集刊,主要刊登澳大利亚政治、经济、外交、中澳关系等各个领域的学术论文,每辑设置不同的研究主题,设有特稿、中澳关系、澳大利亚社会与文化学术动态、书评等栏目,为促进和推动国内澳大利亚国别研究提供一个学术交流
随着现当代海外移民的大量增加和移民研究工作的深化,学界对国际移民问题的研究已深入到更加具体的问题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成为亚洲移民流向的主要国家之一。本书运用国际移民理论,系统研究20世纪70年代至2013年澳大利亚亚洲移民政策演变的历史分期与特点,分析影响70年代至2013年澳大利亚制定亚洲移民政策的基本
《非洲研究》(集刊)创办于2010年,由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主办,是刊发非洲研究成果,探讨非洲问题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每年2辑。以非洲领域和问题研究为基本栏目(设有非洲政治与国际关系非洲经济与发展非洲历史、教育与文化中非关系等专栏),平衡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在整体握非洲问题的同时,突出展现非洲国别和区域的差异性。还设有大
本文为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日本研究论丛第三辑,全书以当前亚太国家发展战略的新调整以及区域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为背景,紧紧围绕中国南海、东海、朝鲜半岛、TPP谈判、中日韩FTA等地区热点问题,从政治、经济、历史等视角,分析研究日本在这一变化中的政策思路、作用路径和战略取向,具体内容包括:亚太政治经济格局的总体变化、朝鲜半岛
1860~1917年俄国朝鲜移民政策不仅受其国家发展战略影响,更受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制约。本书主要探讨俄国朝鲜移民政策的演变,并揭示政策演变的规律及特征。朝鲜移民与俄国文殊缘异,他们的移入对俄国的宗教、文化、语言和生活习俗等,既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又促进了相互间吸收和融合,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东北亚区域的文化交流,亦为当今东
中马两国之间有着悠久的历史往来。早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商人就去马来半岛从事商业活动。1974年5月31日,马中两国建交,马成为东盟中*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中马建交以来,两国不断拓展和深化双边关系,给双方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促进两国和本地区的繁荣与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在广泛领域的协调与合作,共同促进两
《中亚研究》由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主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中亚研究》主要刊发与中亚、上海合作组织、阿富汗等问题相关的文章,主要涉及外交、安全、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本集刊为2018年第1期,总第6集,本集刊分为六个部分,即中亚历史研究中亚宗教研究中亚国际法研究阿富汗研究中亚国别研究一带一路研究,
20世纪70年代以来,非法移民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难题和普遍的政治议题。冷战结束后,国家和国际层面都表现出对非法移民不妥协的态度,也由此产生了不同的治理措施和途径。东盟域内的移民流动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迅速发展,以经济移民(劳动力移民)为主。非法移民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发展成为*快的一种迁移形式,泰国和马来
《西非英语区国家公共治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英文版)/电子科技大学西非研究系列丛书》基于“西非英语区国家公共治理的回顾:问题、现状与挑战”、“通过权力下放提升加纳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及“加强中非政府间的经济合作:以中国和加纳为例”三条主线加以阐述。该书首先详述了西非英语区五国公共治理的历史与现状,剖析了当前西非英语区五国在
本集刊由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组稿,内容主要涉及中东地区历史、语言和文学。一年两期。本期侧重于中东文学和历史。主要文章有:《当代埃及小说中的南方地区》、《对卡德尔?阿卜杜拉小说<大巴扎>的文化解读》、《帕慕克与土耳其当代文学》、《伊斯兰教中有关禁止造像绘画问题的讨论》、《阿拉伯国家与“艾森豪威尔主义”》等。
《亚洲与世界》是基于中、德、奥、日、韩五国六所高校多年以来在中国研究、历史研究、亚洲研究等学科的紧密合作,使用全球互动而非个别国家交往的视角,分析各领域内重大及前沿问题。本书为第1辑,是首届“欧亚博士生论坛——欧亚间的知识迁移”的学术成果呈现。全书分为5个主题,分别为亚洲的知识技术迁移、语言接触及语言史、翻译研究、东亚
在这部令人瞩目的、快节奏的“新历史”里,诺曼·奥勒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斥着毒品的第三帝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摇身一变,成为制药巨头,诸如默克和拜耳这样的公司大量生产可卡因、鸦片类制剂,以及重要的甲基苯丙胺(冰毒),提供给几乎所有德国民众——从家庭主妇,到数百万前线士兵,一路渗透到纳粹高级指挥部,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