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把尊重孩子作为家庭教育的基础
尊重孩子是一切教育的前提
要教育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孩子最初受人尊重的感觉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身为父母,要认识到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孩子虽然年幼,但他们有独立的人格和自我意识,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父母不能因为孩子的弱小和对成年人的依赖,就无视他们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的存在。爱孩子,尊重孩子,使他们从中感受到父母的爱和自身的价值,并由此学会尊重父母、尊重他人,这是真正有效的教子良方。
一个夏日的午后,一位老者悠闲地在沙滩上散步,突然一阵叫骂声打破了宁静的气氛。他扭头向声音的来源看去,只见一个妇女拽着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大声骂道:“你这孩子,让你写作业,你却跑这来玩沙子。你看你这一身的沙子!”说完举手便打。
男孩委屈地看着自己在沙滩上苦心搭建的城堡被妈妈踩得一塌糊涂,无奈地对妈妈说:“妈妈,求求你!让我再玩一会儿,我保证回去就写作业。”
妇人哪里肯听孩子的话,揪着他的耳朵往前走。
老者于心不忍,走过去对妇人说:“对待孩子不能这样,要知道孩子也是有自尊、有思想的,我们做大人的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能强迫他们服从我们。”
妇人叉着腰指着老者说:“你是干什么的?有你什么事?回家管好你自己的孩子吧。”说完拉着男孩就走。
孩子用尽全力挣脱母亲的手,跑到老者面前鞠了一躬说:“伯伯!谢谢您。”
老者微笑着冲孩子点点头,看着母亲把孩子拉走了。
不久,老者又见到了这对母子,这一回是在老者的办公室里。原来老者是一所中学的校长,这个男孩的父母托人拉关系才得到这个见校长一面的机会。
妇人认出了老者,脸涨得通红,不安地一个劲儿说好话,希望老者能原谅她那天的冒失,让孩子进入这所中学。
老者没回答妇人的话,而是问男孩:“你喜欢进我们学校吗?”
男孩噘着嘴说:“不喜欢。这里的老师和同学我都不熟悉,我……我不想来。”
老者笑了笑,继续问男孩:“这里可是名校,如果你能进入这所学校念书,我保证你能考上重点高中。”
男孩撇撇嘴说:“我在普通学校一样能考上重点高中,这不算什么。”
老者哈哈一笑道:“好!你回去吧!等你考上重点高中那一天,我请你吃饭。”
男孩眼前一亮,激动地说:“一言为定!”
母亲见状推了儿子一把说:“你这孩子瞎说什么?快说你愿意来这所名校上学。”
老者摆摆手说:“领孩子回去吧!只要孩子喜欢,在哪里念书都是一样的。”
妇人领着男孩气哼哼地走了。
几年过去了,老者再见到男孩的时候,他已经长成了一个少年。当他来到老者面前时,老者差点儿认不出他来。
男孩笑着对老者说:“谢谢您当年的鼓励,我考上重点高中了。”
两人正说着话,男孩的母亲走了过来。她故意在老者面前说:“我儿子考了全市第一,把你们名校的成绩都比下去了。”
老者笑着说:“可不是嘛!如果当时留在我这里,没准就把孩子耽误了。”
老者和男孩相视一笑,男孩的母亲面红耳赤地走开了。
悉心呵护孩子的心灵世界,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想法,这才是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可以说,最好的家庭教育应该是那种自然的、遵循孩子身心发展和成长规律的家庭教育,而不是按照家长设定的模子制造产品的教育。
尊重孩子,就要平等地对待孩子。孩子一来到这个世界就已具有了独立的人格和尊严。然而许多家长却视孩子为自己的私有财产,认为想要孩子做什么,孩子就一定要按照家长的意图去做。他们不是把孩子当成家庭中人格平等的一员,而是把孩子当作消极的、被动的“管教对象”;不是尊重、支持他们有益的、健康的兴趣和爱好,而是将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强加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实现家长未能实现的理想,把孩子当作自己沽名钓誉的工具。
尊重孩子对于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主张家庭教育要民主化,父母对待孩子要平等,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一直在被尊重的环境中成长,自然能够学会自尊自爱,同时也给予他人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