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成人高等教育基础医学教材之一,主要内容包括病原生物学绪论、细菌学总论、细菌学各论、病毒学、真菌学、医学蠕虫学、医学原虫学、医学节肢动物学等部分,适用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学、护理学、药学等专业成人高等教育。教材结合我国国情与实际,在内容上适当补充了新近流行的病原生物的有关内容,尤其强调基础与临床的结合。
《病原生物学》是成人高等教育基础医学教材之一,本书针对细菌、病毒、真菌、医学蠕虫、医学原虫、医学节肢动物六大类病原生物,分别阐述了各自的基本特性和区别,既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又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提供了指南。
成人高等教育医学系列教材出版发行已经6年有余了。该系列教材编排新颖,内容完备,版式紧凑,注重实践,深受学生和教师好评,在全国成人医学高等教育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为了适应发展需要,紧跟学科发展动向,提升教材质量水平,更好地把握21世纪成人高等教育医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方向,使本系列教材更有利于夯实能力基础、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合格的医学应用型人才,故决定对其进行全面修订。
再版系列教材将继续明确坚持系统全面、关注发展、科学合理、结合专业、注重实用、助教助学的编写原则,分析不足,丰富内容,完善体系,在保持原教材优点的基础上,删去了一些叙述偏多的与各学科交叉的内容,充实和更新了一些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使其能充分发挥助教助学的功能,真正成为课程的载体、师生的益友。
本系列教材每章仍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导学,告知学生本章需要掌握的内容和重点难点,以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有目的地学习相关内容;第二部分是具体教学内容,力求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和易读性的特点;第三部分是复习题,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其中选择题和判断题的参考答案附于书后。
本系列教材包括成人高等教育基础医学教材、成人高等教育护理学专业教材和成人高等教育药学专业教材,使用对象主要为护理学专业及药学专业的高起本、高起专和专升本三个层次的学生。其中,对高起本和专升本层次的学习要求相同,对高起专层次的学习要求在每章导学部分予以说明。本套教材中的一些基础课程也适用于其他相关医学专业。
除了教材外,我们还将通过中国医科大学网络教育平台(http://des.cmu.edu.cn)提供与教材配套的教学大纲、网络课件、电子教案、教学资源、网上练习、模拟测试等,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多种资源,建造一个立体化的学习环境。
本系列教材的再版发行再一次得到了以中国医科大学为主,包括沈阳药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肿瘤医院等单位专家的鼎力支持与合作,对于他们为此次修订工作做出的巨大贡献,谨致深切的谢意。
由于整体修订,工程巨大,任务繁重,在教材修订中难免存在一些不足,恳请广大教师、学生和读者惠予指正,使本套教材更臻完善,成为科学性更强、教学效果更好、更符合现代成人高等教育要求的精品教材。
陈金宝 刘 强
2016年6月
陈金宝:教授,曾任中国医科大学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从事医学影像制作、医学图像处理和资源库建设数十年,曾获卫生部、教育部各种奖励7项。策划并主编医学彩色图谱5部、卫生系列教材54种。
刘强:中国医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院长,教育技术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教育技术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虚拟仿真应用研究专业学组副组长;辽宁省医学会医学教育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教育技术与应用学组委员。
王舰,现任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2008年获病原生物学博士学位。曾参编《病院生物学》(第五版)。
第一篇 绪 论
第一章 微生物与微生物学
第二章 寄生虫与寄生虫学
第二篇 细 菌 学
第三章 细菌的基本性状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二节 细菌的理化性状与生长代谢
第三节 细菌的分类
第四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第一节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节 细菌遗传型变异的机制
第五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第一节 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
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机制
第三节 细菌的感染
第四节 抗细菌免疫
第六章 消毒灭菌
第一节 物理消毒灭菌法
第二节 化学消毒灭菌法
第七章 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与防治原则
第一节 细菌学诊断
第二节 细菌感染的预防
第八章 化脓性细菌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
第二节 链球菌属
第三节 奈瑟菌属
第九章 消化道感染细菌
第一节 大肠埃希菌
第二节 志贺菌属
第三节 沙门菌属
第四节 幽门螺杆菌
第五节 霍乱弧菌
第六节 副溶血性弧菌
第十章 呼吸道感染细菌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
第二节 白喉棒状杆菌
第三节 嗜肺军团菌
第四节 百日咳鲍特菌
第五节 其他呼吸道感染细菌
第十一章 厌氧性细菌
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
第十二章 动物源性细菌
第一节 布鲁斯菌
第二节 炭疽芽胞杆菌
第三节 鼠疫耶尔森菌
第十三章 放线菌与诺卡菌
第一节 放线菌属
第二节 诺卡菌属
第十四章 螺旋体
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
第二节 梅毒螺旋体
第三节 疏螺旋体
第十五章 支原体与脲原体
第一节 肺炎支原体
第二节 溶脲脲原体
第十六章 立克次体
第一节 普氏立克次体
第二节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第三节 恙虫病立克次体
第十七章 衣原体
第一节 沙眼衣原体
第二节 肺炎嗜衣原体
第三节 鹦鹉热嗜衣原体
第三篇 病 毒 学
第十八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大小与结构
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
第三节 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第四节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第五节 病毒的分类
第十九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第一节 病毒的感染
第二节 抗病毒免疫
第二十章 病毒感染的诊断与防治
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诊断
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防治
第二十一章 呼吸道感染病毒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
第二节 副黏病毒
第三节 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
第四节 其他呼吸道感染病毒
第二十二章 消化道感染病毒
第一节 肠道病毒
第二节 轮状病毒
第三节 其他消化道感染病毒第二十三章 肝炎病毒
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
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
第四节 丁型肝炎病毒
第五节 戊型肝炎病毒
第二十四章 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
第一节 虫媒病毒
第二节 出血热病毒
第二十五章 疱疹病毒
第一节 单纯疱疹病毒
第二节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第三节 巨细胞病毒
第四节 EB病毒
第五节 其他疱疹病毒
第二十六章 反转录病毒
第一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第二节 人类嗜T细胞病毒
第二十七章 其他病毒
第一节 狂犬病病毒
第二节 人乳头瘤病毒
第三节 人类细小病毒B19
第二十八章 朊粒
第四篇 真 菌 学
第二十九章 真菌学概述
第一节 真菌的生物学性状
第二节 真菌的感染与免疫
第三节 真菌感染的诊断和防治
第三十章 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真菌
第一节 皮肤感染真菌
第二节 皮下组织感染真菌
第三十一章 深部感染真菌
第一节 白假丝酵母菌
第二节 新生隐球菌
第三节 其他感染性真菌
第五篇 医学蠕虫学
第三十二章 寄生虫的生物学
第一节 寄生关系及演化
第二节 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与宿主的类别
第三节 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
第三十三章 寄生虫感染与免疫
第三十四章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第一节 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第二节 寄生虫感染与寄生虫病的特点
第三节 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
第四节 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第三十五章 线虫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似蚓蛔线虫
第三节 毛首鞭形线虫
第四节 蠕形住肠线虫
第五节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
第六节 粪类圆线虫
第七节 旋毛形线虫
第八节 丝虫
第九节 其他线虫
第三十六章 吸虫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华支睾吸虫
第三节 布氏姜片吸虫
第四节 肝片形吸虫
第五节 并殖吸虫
第六节 血吸虫
第三十七章 绦虫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曼氏迭宫绦虫
第三节 阔节裂头绦虫
第四节 链状带绦虫
第五节 肥胖带绦虫
第六节 棘球绦虫
第七节 膜壳绦虫
第六篇 医学原虫学
第三十八章 医学原虫学概论
第三十九章 叶足虫
第一节 溶组织内阿米巴
第二节 其他腔道阿米巴
第三节 致病性自由生活阿米巴
第四十章 鞭毛虫
第一节 蓝氏贾第鞭毛虫
第二节 阴道毛滴虫
第三节 其他毛滴虫
第四节 杜氏利什曼原虫
第五节 锥虫
第四十一章 孢子虫
第一节 疟原虫
第二节 刚地弓形虫
第三节 隐孢子虫
第四节 其他孢子虫
第四十二章 纤毛虫
第七篇 医学节肢动物学
第四十三章 医学节肢动物学概论
第一节 医学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
第二节 医学节肢动物的防制
第四十四章 昆虫纲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蚊
第三节 蝇
第四节 白蛉
第五节 蠓
第六节 蚋
第七节 虻
第八节 蚤
第九节 虱
第十节 臭虫
第十一节 蜚蠊
第四十五章 蛛形纲
第一节 蜱
第二节 恙螨
第三节 疥螨
第四节 蠕形螨
第五节 尘螨
第六节 革螨
附录 寄生虫学检测技术
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