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具有促进生产发展、增加政府财税收入、增加就业、增加经济收入、扩大货币回笼等作用,并且随着国内外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经济效应将逐渐释放出来。深入研究中国旅游业经济效应,正确评估旅游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关于旅游业经济效应的研究多限于定性描述,缺少定量分析。
《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列丛书:旅游经济投入产出分析》在梳理旅游业经济效应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旅游业经济效应的相关理论,并以《2002年中国投人产出表》和《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为基础,从收入效应、就业效应和产业关联及波及效应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中国旅游业经济效应。
《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列丛书:旅游经济投入产出分析》适合经管类高年级的研究生,以及学者、政府和相关企业决策人员阅读参考。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迅速发展,旅游业已经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各个方面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09年年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的颁布更是进一步肯定了旅游业的重要性,特别是其中明确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从总体上对我国旅游业有清晰的定位。这无疑是对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历史性提升。
旅游业具有促进生产发展、增加政府财税收入、增加就业、增加经济收入、扩大货币回笼等作用。并且随着国内外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经济效应将逐渐释放出来。深入研究中国旅游业经济效应,正确评估旅游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旅游业经济效应的研究目前多限于定性描述,缺少定量分析。本书以《200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和《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为基础,结合旅游业经济效应的相关理论,分析旅游业的收入效应、就业效应和产业关联及波及效应,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关于旅游业的乘数测算。本书以《200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和《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为基础,从相关产业中剥离出旅游业,测算旅游业2002年和2007年的直接产出、间接产出和诱导产出,得出2007年旅游业产出乘数为3.15,即旅游业每增加1元的产出,将带来总产出增加3.15元;2007年旅游业就业乘数为2.15,即每产生直接旅游业就业1人,带来的旅游业相关行业就业人数为2.15人;旅游业综合就业人数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8.38%。2002年的旅游业产出乘数为2.77,2002年旅游业就业乘数是1.77,旅游业综合就业人数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7.83%。这表明旅游业的就业效应较为突出,对促进劳动力就业起到重要作用。
关于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本书对现行的计算方法进行了修正,提出用旅游业增加值的办法来测算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以2007年为例,若用现行的方法,即旅游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百分之几来表示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2007年的旅游收入/GDP=4.39%。本书以《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对旅游业直接产出进行剥离,测算旅游业2007年的直接产出增加值/GDP=1.99%。用传统算法计算得到的4.39%比用增加值测算得到的1.99%大了一倍以上,即传统算法夸大了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关于旅游业的产业关联效应。本书利用《200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和《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提供的丰富资料进行相关测算,并得到如下结论:旅游业消耗系数大于分配系数,即旅游业的后向关联大于前向关联,说明旅游业发展对其上游产业的拉动能力较强;旅游业的影响力系数大于感应度系数,说明旅游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要大于其本身受到国民经济发展影响后的拉动作用;旅游业的中间需求率小和中间投入率大,说明在很大程度上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其他产业的产品作为中间投入的生产要素,旅游业的发展会拉动其先行产业相关部门的发展;综合关联系数比较低,说明旅游业在整个经济中的综合影响力还是比较低,但2007年较2002年排名有所上升,也说明旅游业在整个经济中的影响能力在提高。
关于旅游业的其他宏观经济效应如下:①关于消费效应。与其他行业部门相比较,2002年度和2007年度旅游业的最终消费系数都处于较高水平。这说明旅游业总产出中大部分用于消费,大力发展旅游业是刺激消费需求的重要手段。②关于出口效应。旅游业的出口系数较低,说明中国的旅游业虽然对国外游客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国内旅游消费占据主导地位,其系数下降表明国内旅游消费主导地位的上升。③关于投资效应。当前中国旅游业经营效果较差,投资回报率较低,且经营状况持续恶化。因此,旅游业对投资的吸引力可能在减弱,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挑战。
结合以上对旅游业经济效应的分析,本书对中国旅游业经济发展中的八大问题进行了思考,包括旅游业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定位、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国内旅游的主体地位、旅游业的发展速度、旅游业的发展乘数、旅游业对内需的拉动作用、旅游业的消费比例、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并从以上八个方面提出了对策:主动出击,加大旅游拉动内需;调整消费结构,促进旅游消费;发挥旅游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促进旅游就业;重点发展国内旅游业;加强旅游业产业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查看全部↓
目录
第1章 导论 1
1.1 中国旅游业经济发展现状 1
1.2 旅游业经济效应研究进展 6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结构 21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2
第2章 旅游业经济效应理论分析 25
2.1 旅游业经济效应相关概念 25
2.2 旅游业经济效应解析 34
2.3 旅游业经济效应的测度理论 43
2.4 本章小结 57
第3章 中国旅游业收入效应分析 58
3.1 数据来源与模型建立 58
3.2 旅游业增加值的测算 70
3.3 旅游业对国民经济贡献分析 83
3.4 本章小结 89
第4章 中国旅游业就业效应分析 91
4.1 数据来源与模型建立 91
4.2 旅游业就业贡献测算 92
4.3 旅游业就业容量测算 100
4.4 本章小结 103
第5章 中国旅游业产业关联及其他效应分析 105
5.1 数据来源与模型建立 105
5.2 旅游业产业关联效应分析 107
5.3 旅游业产业波及效应分析 117
5.4 旅游业其他宏观效应分析 120
5.5 本章小结 124
第6章 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127
6.1 中国旅游业经济发展的思考 127
6.2 中国旅游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136
6.3 本章小结 145
第7章 研究的结论与展望 147
7.1 主要结论 147
7.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151
参考文献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