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文学作品。一个是国内著名的哲学家、散文家,他的人生经历,他的许多散文名篇,感动了无数读者,为人们阅读、欣赏和珍藏,他就是周国平;一个是旅德摄影艺术家、一位以追梦为终生事业,自由驰骋在导演、视频、装饰、雕塑等多种艺术表现领域的艺术家,她是青年人的偶像,无论她走到哪里都有无数的追随者,她就是王小慧。
几天后,9月18日,我经历了很多周折,转道巴黎,终于在柏林亚太周我的展览开幕前一小时到达柏林机场,总算赶上了开幕式。柏林的天气很冷,已经要穿呢大衣了,我穿着在纽约时的单衣,连在机场买衣服的时间都没有了,朋友临时把她的风衣送给了我。柏林人对我这个刚从纽约逃出的人充满好奇,我把我拍的录像带放给大家看,大家都觉得难以置信。后来这个录像的片断在德国电视台播出,反响也非常强烈。
2005年我父亲住院,先是脑膜大出血,后来又是动脉瘤、心脏衰竭、肺衰竭引起的许多致命疾病,医院下了病危通知。有一段时间,我每天去医院探望,每次都会从进医院大门那一刻起开始拍录像,我会经过长长的走廊,我会在傍晚的时候对着走廊里一长条暗色的大玻璃拍下自己的影子,同时说出我当时的心境。他住在十六层,我会拍电梯里的景象,那些在走廊里的病人,那些探病的访客,一直拍到我父亲住的房间。很多天他是在昏迷状态,我也会不断拍下他的样子并且写日记。也许在旁人看来这些镜头是重复的、毫无意思的,但对我来说却是我每**心情的真实写照。
我觉得我这个人的一生可以说就是一场行为艺术。我随时在拍摄,如果我一辈子坚持做这一件事情,就可以看作一个很长久的和生命联系在一起的行为艺术。这个艺术并非是为了什么公开展览或者发表的,很多录像带或照片可能就永远放在那里不去动它,对我而言这个过程本身是*重要的。当然,所有这些东西只有在整体关照的前提下才有意义。所以我觉得我的作品可以说是在*加彻底意义上的观念艺术和行为艺术,不是仅仅做给别人看的,是一个艺术家的心路历程的真实记录。
跨界的艺术家我和别的艺术家有点不一样,他们中间大都是画家只画画,雕塑家只做雕塑,导演只导戏,舞蹈家只跳舞……而我呢?拍照片、拍电影、拍电视,写剧本,做雕塑、做装置、做影像、做设计、做新媒体艺术,还做许多大型艺术活动。207。年9月在上海城市雕塑中心“2010梦想计划”的展览一一两干多平方米的空间中就体现了从空间设计、灯光、音响、音乐、装置、影像到多媒体互动各方面的综合成果,同时还展示了大型平面作品以及我从未做过的一个艺术MINI车,我称之为“梦想之车”,因为它上面聚集了上万人的梦想。这个由宝马MINI**赞助的艺术计划,我动员了一万人参加,可以说也是我与这一万个人共同完成的超大型的行为艺术。
另外,我还写书。我的个人经历和我写的书可能让*多的人关注我。有时候艺术圈和大众圈是分开的,而我的那本自传《我的视觉月记》;就像一座桥梁 ,大众通过这本书慢慢地了解我。这本书各种版本十 年间印了三十几版,在出版界是很少见的。不仅是中国人,还包括外国人,他们把我看成是中国的弗里达.卡罗。她是墨西哥的一个女艺术家。据说很多人去看弗里达的展览,不知道是为了去看她的画还是去看她的人。因为她这个人太传奇了,大家都想看到这个人本人是什么样子。她曾出过车祸,腰椎也受伤了,她也画许多自画像,作品也很有自传性。那次是由担架抬着她去参加她自己画展的开幕式,引起全城轰动,成群的人像看明星一样围观她。她是*具明星气质的艺术家。她的传奇也被好莱坞拍成电影。我一直想看她的那部电影,但至今沒时间看.,但是我知道很多她的故事。前几年春天我被邀请去墨西哥访问,一 天晚上,我们在一家**的花园餐厅吃饭,闲聊中朋友说对面就是弗里达的故居。当时我很想去看,但已经快入夜了。陪我去的朋友与门卫商量,说中国的弗里达来了。
周国平,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博士。中国当代**学者、作家,在尼釆研究和翻译方面卓有建树。其主要作品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中国人缺少什么?》,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宝贝,宝贝》,随感集《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诗集《忧伤的情欲》,以及《人生哲思录》《周国平人文讲演录》等,译有《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瓦格纳事件:尼采美学文选》《尼釆诗集》等。迄今为止,出版各种书籍百余种。 周国平的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审视与探究,笔触平实而又自然,将哲学思考的睿智与深刻、趣味与魅力集于其中,引发读者强烈的兴趣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