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陆思贤先生撰写的《周易考古解读》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周易研究专著。
《汉书·艺文志》说:“易道深矣!”两千多年来,易学大师辈出,易学专著难以胜数,而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易学研究已全面深入,并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陆思贤先生以深厚的考古学功底试图从《乾》、《坤》两卦人手,对周易深邃的思想作出全面解读。其对周易的解读,旁征博引,思路开阔新颖,令人读来耳目一新,堪称周易研究的上乘之作。
作者是从一个考古工作者的视野,对乾坤两卦作出全面解读的。第一和第二章主要是全面介绍“卦象”与“易数”的关系,可作为初读者入门的基础知识。第一章从“易数”起步,分析了
人体身上的自然数;甲骨文中的数码创造;“易有太极”,两仪、四象与八卦;六爻布数;关于大衍之数等问题。作者认为,先民对“数”的认识,或对“数码”的使用,可能在史前时代即已开始,所谓“占日”、“占月”、“占星气”,在殷墟卜辞的记载中非常丰富,且有完整的“干支表”,以及岁时历法记事,说明先民对数码的创造与使用,与岁时天象的观测,以及历法的推演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周易》一书的主题,也是讲天象与历法的。作者的这些推论有比较充分的资料依据,可以自圆其说。作者又认为,用十个数码,经纬天地,便是《易》。这些说法都是建立在细致的材料和分析的基础之上的。第二章以“阴阳五行”为基础,指出“四时五行”是《周易》一书的基础,也是六十四卦的主题;作者又把四时五行的布数方法从历史源流考辩的方式进行了归纳;还从“四时五行”出发分析了卦象与易数的关系。这些分析都颇具创新意义。
第三至第七章解读《乾》卦;第八至十二章解读《坤》卦。作者以解读卦辞、爻辞为主干,结合考古发现、出土文物和古文字研究等,连绵解读,并引证古史神话资料来丰富解读的内容。
该书不仅可以供《周易》爱好者作为入门的书籍阅读,还可供《周易》专门研究者作为深入研究的必备工具书;更是可供考古学、历史学和文化学的学者作研究的必备读物。该书可为全国
各级各类的图书馆所选购收藏。所以,该书凝聚了作者多年的心血和劳动,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陆思贤,1935年生,江苏省海门市海门镇人,1960年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分配到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主要著作有《长城话古》、《神话考古》、《天文考古通论》(合作)、《草原文化》(合作)等。发表论文有《新石器时代的鸟形装饰与太阳崇拜》、《释甲骨文中的
前言——《周易》的科学解读
第一章 从“易数”起步
一、人体身上的自然数
二、甲骨文中的数码创造
三、“易有太极”,两仪、四象与八卦
四、六爻布数
五、关于“大衍之数”
第二章 以“四时五行”为基础
一、“五行说”的文化渊源
二、一日水,水日润下,润下作蜮
三、二日火,火日炎上,炎上作苦
四、三日木,木日曲直,曲直作酸
五、四日金,金日从革,从革作辛
六、五日土,土爰稼穑,稼穑作甘
七、关于“成数五行”
第三章 《周易》第一卦《乾》卦是远古龙历的传承
一、“乾,元、亨、利、贞”解读
二、“初九,潜龙勿用”解读
三、“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解读
四、“九三,君于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解读
五、“九四,或跃在渊,无咎”解读
六、“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解读
七、“上九,亢龙有悔”解读
八、“用九,见群龙无首,吉”解读
九、《乾·彖》对卦义的概述
第四章 《乾》卦为龙历的考古解读——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蚌塑图
一、资料介绍
二、“初九,潜龙勿用”的神话考古解读
三、“九五,飞龙在天”与祝融神话的比较
四、“上九,亢龙有悔”与蓐收神话的比较
五、“用九,见群龙无首”为漫游在中华大地上的龙——上古、远古时代的龙文化与龙艺术
第五章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的考古解读——伏羲时代使用“羊角图腾柱”做立杆测影工作
一、“羊角图腾柱”图案的发现
二、伏羲氏在“羊角图腾柱”上做四时观象工作
三、《山海经》中记载的“羊角图腾柱”
四、“见龙在田”是岁时观象的基地
五、“利见大人”是岁时观象的基础
第六章 “君子终日乾乾”为“君子国”的神话考古
一、《山海经》中的“君子之国”
二、《楚辞》中的“东君”
三、《说文解字》说的“君子国”——大汶口文化原始图画字解读
四、“君子之国”的迎日祭典遗迹——连云港将军崖岩画A组
第七章 “九四,或跃在渊”的考古解读——“河出图”为“全天星图”的考古遗迹
附:宋人对《河图方阵》的解读
一、将军崖岩画群布局
二、最古的“盖天星图”
三、“天顶图”
附:宋人对《河图方阵》的解读
第八章 《周易》第二卦 《坤》卦是“天圆地方”的字宙模式
一、“坤,元亨,利牝马之贞”解读
二、“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等解读
三、“初六,履霜,坚冰至”解读
四、“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解读
五、“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解读
六、“六四,括囊,无咎无誉”解读
七、“六五,黄裳,元吉”解读
八、“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解读
九、“用六,利永贞”解读
十、《坤·彖》对卦义的概述
第九章 “坤。元亨”为“天圆地方”宇宙模式的考古解读——红山文化祭坛与积石冢的“方圆图”
一、最古的“天圆地方”宇宙模式——红山文化石筑祭坛
二、天地宇宙的奥秘在此获得解读——积石冢群中的“方圆图”
三、“困民国”的考古追踪——夏家店下层文化城子山祭坛的宇宙模式
第十章 “六二,直方大。不无不利”的考古解读——先民们绘画的“太阳鸟”与“太阳鸟图腾柱”
一、甲骨文中的“不”字
二、河姆渡文化的“飞鸟太阳纹”图案
三、庙底沟文化的“金乌负日”图案
四、大汶口文化的“太阳鸟图腾柱”图案
五、良渚文化的“小鸟图腾柱”图案
六、小河沿文化的“倒飞鸟”图画字
第十一章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的考古解读——原始历法与“洛出书”
一、“含章可贞”为原始历法——良渚文化的“渔猎历法”
二、“或从王事”为“洛出书”的考古解读——含山玉龟与《楚帛书》
三、附:今传《洛书方阵》解读
第十二章 “六五,黄裳,元吉”的考古解读——大地湾原始宫殿与“明堂月令”
一、明堂建筑以“十”字纹为基干
二、大地湾原始宫殿——一远古时代的明堂
三、“先夏原八卦图形”的绘制
四、《礼记·月令》解读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