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冯健
我很少为人作序。一是序言跋语自古难写,知难而退;二是我早已步入耄耋暮年,思维迟滞,提笔忘字。
济哲曾对我说过,他老爸早年曾在西北联大读书;我二哥、二嫂都曾是西北联大的学生。从这个机缘看,和济哲倒真像是忘年之交了。
济哲的公众号为白头翁。有一次,在我们机关的院子里,看到他满头黑发,我赞他年轻、有生气,他拨拉一下头发,笑了。他这一笑,我也就了然八九分了。古人云翁,并非老矣。杜工部笔下的卖炭翁,年龄并不大;柳宗元写实江雪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言独言雪,此翁估计已是老者。至于陆游写《示儿》时,说家祭无忘告乃翁,已然八十五岁老翁了。
济哲写过多篇散文。一篇好散文要求朴实、明丽,读后如饮清泉水,如见飘浮云,如清晨清风拂面,闻黄鹂啼鸣。
好散文要形散神不散,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忌干枯、说教,忌诘屈聱牙、味同嚼蜡。
好散文要引人入胜,读来有滋有味;能读出兴致,读出淳厚。
济哲的散文多是上品,有的可能是急就章,有的则可能是久思苦吟所得。
贾平凹曾评价济哲散文说,济哲的文章,有的读过就能记住,有些还放不下。
好散文要有真情实感,读来亲切,首先应该自己感动,也应力求感动别人。
济哲比较擅长写人物。书中写郭超人的《新华社社长的一天》、写乔羽的《乔老爷的豪情乔老爷的歌》,又如《高票》《虫爷》《黑话》,都写得生动、逼真,绘声绘影,十分耐看;有些历史性的叙事散文,也写得活灵活现,引人入胜。《新华社大院中的秘密》《烟袋斜街上的斜门歪店》等,既有历史的考证,又有现实的描述,夹叙夹议,风情并茂,都显出了他笔下的功力。
好散文,需要下功夫写,也需要下功夫读。执笔为文,细读、鉴读、精读,放下后拿起来再读。被称为北宋文坛盟主的欧阳修,作文既毕,贴之墙壁,坐卧观之,改正尽善,方出之示人(见宋何薳《春渚纪闻》)。这似可作为吾侪摇笔杆儿者参照。
序就是导读。此文如能引读者翻书阅读,鄙人作为新闻人中的一个老兵,也就心满意足了。
二○一八年仲秋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