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里的一段打虎上山传唱了几代人,依然经久不衰,由童祥苓饰演的孤胆英雄杨子荣更是成为了几代人心中的永恒记忆。观众知晓童祥苓缘于杨子荣,但杨子荣并不是童祥苓艺术的全部。童祥苓在京剧传统戏方面的造诣也极为深厚,这与他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自幼酷爱京剧,浸润在爱好京剧艺术的家庭氛围中;家中为他延请名师,学习京剧老生;初涉梨园便崭露头角,与其二哥童寿苓、姐姐童芷苓、童葆苓组成童家班扬名京剧界。后来在童芷苓的带动下,童家班集体进入上海京剧院,继续艺术表演和创作,为传统京剧的革新贡献良多。在而立之年,童祥苓因杨子荣一角成为全国闻名、家喻户晓的明星,同时样板戏也带给他宠辱交加的一生。
幕前幕后,上演如戏人生。苍茫林海,何处是一代名伶童祥苓的前路?孤胆英雄的前方,又是怎样难料的风雨猝不及防?童祥苓的人生轨迹与现代中国京剧的兴衰沉浮紧密相连,注定了他在中国京剧史上必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部《气冲霄汉:童祥苓传》是唐燕能先生经年积累的心血之作,通过广泛搜集资料并采访当事人,发掘了大量历史细节,甚至细微到一段唱腔的演变、一句唱词的变迁都娓娓道来,将童祥苓精湛多元的艺术造诣、幽默豁达的人生态度展现得酣畅淋漓。
总序
近年来,人们开始关注和研究海派文化。
海派文化,既有内化和融入上海市民的行为做派和思想观念层面的,也有浸润和映射在文化艺术创作领域的,海派京剧便是一例。海派京剧,植根于京剧文化传统,又深受上海城市文化精神的滋养,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格局和艺术品性,进而有了更强的发散作用。从某种意义上看,海派京剧是海派文化丰富发展的结晶和象征之一。关注海派京剧,对于认识和光大海派文化精神,对于正在建设中的上海现代城市文化具有启示作用。
有鉴于此,上海人民出版社与上海京剧院携手编辑出版海上京剧名家系列,作为菊坛名家丛书的一个组成部分。
上海是一座拥有丰富京剧文化传统的城市。近代以来,随着城市工商业的兴旺,演艺市场也随之繁荣,上海城厢戏园林立,班社聚集,观者如云。从皮黄戏被命名为京剧,到中国第一座新式戏院的诞生;从戏剧改良运动,到早期京剧时装戏的出现;从潘月樵、夏月珊发起成立伶界联合会,到以周信芳为代表的海派京剧艺术家群体的崛起等一系列影响中国近现代戏曲进程的标志性事件均发生在上海。20世纪初以来,上海确实地成为京剧繁盛的高地和重镇,并辐射影响全国。京津各地的京剧名伶无不以南来上海演出为荣,并大量驻留上海。南北京剧名家云集上海,相互交织交融,既催生了海派京剧风貌和风格,也形成了京剧在上海有海派与京派竞相生辉的宏大气象。新中国成立之后,上海的京剧与时代同行,与城市同步,几乎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代表性的剧目和艺术家群体,乃至事件。同时,剧目、人才和观念诸多方面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上海京剧始终延续着对中国京剧文化艺术事业的贡献。
本丛书的编辑出版,由海派京剧而起,却以海上京剧名家命名。这是考虑到海派京剧概念内涵的丰富性,以及海派与京派艺术门派在上海滩比肩而立,互有影响,甚至彼此浸染的实际状况,期望有较为宽阔和兼容的编辑视野。
丛书以人物传记或人物评传作为载体,以近现代以来在上海具有影响力的京剧艺术名家为对象,试图通过一个个艺术家的人生经历与艺术创作和创造的过程,通过具体生动的个案体验乃至生命历程,反映京剧在上海的交融衍变和发展的状况。根据上海京剧院的意见,第一批立传的四位艺术家为童祥苓、孙正阳、夏慧华、陈少云。
我们深知编辑这套丛书的艰难,之所以执念于此,是觉得了解我们这座城市的过往和传统,对于今天和未来的重要。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京剧院
唐燕能,编审、作家、剧作家。生于1942年,196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出版的著作有:《皓月涌泉:蒋月泉传》、《极光下的世外桃源:瑞典见闻》、《郭沫若与他的日本妻子》、《黑色的悬念:外国政坛人物死亡之谜》、《外国政坛丑闻录》、《世界十大战争危机》、《世界十大罪恶集团》、《世界十大财宝之谜》、《世界十大政治内幕》、《探险勇士》等。编著《365夜历史故事》、《365夜笑话》。发表剧作《称心女婿》、《放水记》、《乐昌公主》,报告文学《纳吉之死》、《斯大林之死》、《高尔基之死》,以及《让每一块色彩都充满生命》、《忆明珠与他的(白下晴窗闲笔)》、《与狼共舞的女人》、《为行业作家呐喊》等散文上百万言。策划、编辑扬州八怪人物传记丛书,并担任菊坛名家丛书主编与总策划,专事于为杰出的戏曲艺术家立传。
目录
总序 / 1
序 单跃进 / 1
引言 / 1
第一章 何处高楼雁一声 / 3
一 初涉梨园的艰辛 / 4
二 烽火路上生死劫 / 10
三 芷苓初露头角 / 14
四 《纺棉花》走红申江 / 18
五 光耀津门父老 / 24
第二章 莺已迁,惊看鹤冲天 / 31
六 痴迷京剧的小顽童 / 32
七 育苗不吝巨资 / 36
八 金山银山也不拿 / 41
九 苓社大放异彩 / 44
十 双喜临门与四姐晚婚 / 49
第三章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 55
十一 去留两难的抉择 / 56
十二 新旧社会两重天 / 60
十三 拜师与择偶 / 65
十四 童芷苓剧团的终结 / 73
十五 恋别与新婚 / 78
十六 萌生的艺术之梦 / 84
第四章 长风破浪会有时 / 95
十七 万幸中的不幸 / 96
十八 搏命的岁月 / 100
十九 难忘的幸福时光 / 104
二十 姐弟献艺《尤三姐》 / 110
二十一 遮不住的光芒 / 117
二十二 吃上了面包黄油 / 124
第五章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 133
二十三 乍暖还寒的时节 / 134
二十四 昨夜西风凋碧树 / 139
二十五 四姐惹恼客人 / 145
二十六 权力的扶持 / 152
二十七 调集人马攻尖 / 163
二十八 被搁置的况味 / 171
第六章 吹尽狂沙始到金 / 177
二十九 剧本的全新打造 / 178
三十 百里挑一的遴选 / 187
三十一 音乐上的群策群力 / 196
三十二 重点唱段的创作 / 201
三十三 画龙点睛之妙 / 213
第七章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 221
三十四 夹缝中旋转的陀螺 / 222
三十五 好意反成恶冤家 / 228
三十六 片纸不留的浩劫 / 235
三十七 抱愧终身的内疚 / 243
第八章 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 / 253
三十八 有功人员被清理 / 254
三十九 荒谬的三突出 / 266
四十 对剧本、音乐的再修改 / 271
四十一 导演与主胡 / 277
四十二 摄影棚内外 / 286
第九章 雨里花枝朝暮开 / 297
四十三 家像一条支离破碎的船 / 298
四十四 寻找杨子荣 / 302
四十五 无可替代的童祥苓 / 309
四十六 命运的延续 / 317
四十七 受委屈的人民代表 / 323
第十章 满江秋浪碧参差 / 329
四十八 演与不演的尴尬 / 330
四十九 筹建承包演出队 / 336
五十 浪里行舟的三泰演出 / 343
五十一 回首有情风万里 / 348
五十二 可怜天下父母心 / 355
第十一章 侍轩辕,遨游青天中 / 363
五十三 四姐的最后日子 / 364
五十四 有朋自远方来 / 370
五十五 身在异乡为异客 / 374
五十六 甘苦自知终不悔 / 380
五十七 堂前繁花几度红 / 384
后记 / 390
参考书目 / 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