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喜爱评点中国古代文化。毛泽东读书从来提倡学用一致,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读历史要古为今用。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者,他对历史的评价从来是站在历史的高度,是历史唯物辩证的,从而是全面、务实、客观、公正的。无论对历史有益或有害,那怕是一点,都不能被历史遗忘。比如,为暴君始皇颂统一中国之功,为白脸曹操翻案,为伪莽赞“均田”之策,为臭名秦桧减“主和”之责,为荒淫纣王鸣开拓东夷之劳,为弊多女皇说“用人之术”,为高僧慧能伸平等思想,为唐宗宋祖汉武点弊,为伟乎岳飞说“三过”……这样的评史观点不只是主持公道,更重要的是扶正抑邪、扬长避短、褒善贬恶,利于时代进步,益于后人成长。《毛泽东评史》稿从毛泽东评价历史的视角,较为全面地展示了一代伟人毛泽东学习历史、服务现实的宝贵经验,作者从党史的角度,通过分析具体史实,深入浅出地向读者介绍毛泽东如何读史、用史。
毛泽东异乎寻常地酷爱评点中国古代文化,包括评点古代历史、古典小说、古代戏剧。在他的一生中,有很多与他评点古代文化内容恰恰相同或相反的实践。
本书选用毛泽东评点中国文化的十六组原文,回顾了毛泽东一生中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自身成长的实践。
旨在展现毛泽东一生所爱好的一个绝招——古为今用。
毛泽东酷爱评点古籍文史,绝非为评而评,为趣而评,而是为了古为今用。他一直倡导古为今用,他自己就是一个古为今用的大师,常常借鉴古代文化的珍品,用于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早在1938年10月14日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就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加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指导当前的伟大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①毛泽东之所以如此酷爱读评古籍文史,正是为了承继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实践。
毛泽东一生的光辉实践,无疑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
他从来认为,中国的实际情况,不光是中国固有的国情,还涵括了中国当今革命、建设和中国历史实践的具体情况。1941年5月19日,他在延安干部会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在讲到进一步搞好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伟大事业时,就强调要“研究历史”,“不要割断历史,不单是懂得希腊,还要懂得中国……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也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他还尖锐批评那些只研究马列主义,不研究历史的人,说:“不论是近百年的和古代的中国史,在许多党员的心目中还是漆黑一团,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对于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②毛泽东自己这么酷爱研读中国的文史古籍,正是把中国古代文化的珍品,当成中国实际情况的一部分,以便更好地贯彻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
前言
一、“逼上梁山”
二、“退却”和孙氏兵法
三、刘备的“彝陵之败”
四、“虚夸古已有之”
五、“打倒贾桂”
六、王莽“注意到农民问题”
七、刘邦“用人得当”
八、孔明之“明”与康熙之“神”
九、别做“霸王”和“傀儡”
十、“希望考个好成绩”
十一、“伟乎”岳飞,满门忠烈
十二、“应学韦睿作风”
十三、屈原“高踞上游”
十四、李隆基“后半辈不会做”皇帝
十五、“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主要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