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溯源编著的这本《毛泽东评点古今人物(精华本)》将毛泽东作为“通古今之变”的史学家来进行探讨,涵盖了毛泽东评点的80多位中外古今人物。本书介绍人物的体例分为三部分,**部分是“毛泽东评点原文”,第二部分为“人物简介”,是编著者对评点人物的简单介绍,也就是被评论者的人物小传。
第三部分,是编著者对毛泽东评点原文的解析。
许多年前作者周溯源就对毛泽东评点古今人物的文字很感兴趣,热心收集,悉心品味,揣摩毛泽东知人论世的立场、观点、方法,并把这方面的研究与自己的编辑工作结合起来,日积月累,收获甚大。《毛泽东评点古今人物(精华本)》的编著,即是一个汇总。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毛泽东评点人物的线索,以及有关背景材料和研究情况,并含有编著者的若干探讨性见解。这些探讨性见解,力争符合毛泽东的原意,不搞穿凿附会,强加于人。
前言
周公旦是奴隶主的圣人
释迦牟尼是印度受压迫人的代表
孔孟有一部分真理
孙武子是中国古代大军事学家
墨子是比孔子高明的圣人
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
屈原如果继续做官,他的文章就没有了
登徒子是一个爱情专一的、遵守《婚姻法》的模范丈夫
李斯的《谏逐客书》有很大说服力
秦始皇是个厚今薄古的专家
刘邦是“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
不可沽名学霸王(项羽)
陈胜、吴广有二误
贾谊是秦汉历史专家
司马迁受腐刑而发愤
刘表虚有其表
袁绍多端寡要
说曹操是白脸奸臣,这个案要翻
刘备这个英雄也有袁绍那样的“多谋寡断”的缺点
郭嘉这个人足智多谋
吕蒙由行伍出身当统帅
周瑜这个“青年团员”当统帅结果打了胜仗
诸葛亮会处理民族关系
孙权是个能干的人
曹丕开始了中国的文学批评
王羲之的书法,看了舒服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的梁武帝
郦道元是一位了不起的人
隋文帝的做法蕴藏大乱
魏徵也懂得片面性不对
唐太宗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笑里藏刀李义府
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
朱敬则是政治家、历史家
王勃高才博学,为文光昌流丽
李林甫是一个有名的“口蜜腹剑”的人
李白的诗文采奇异
杜甫的诗哭哭啼啼
韩愈的古文对后世很有影响
白居易与琵琶女有平等心情
柳宗元是文学家,也是唯物论者
李贺是英俊天才
李商隐的无题诗要一分为二,不要一概而论
李煜不抓政治,终于亡国
范仲淹的词使人不厌读
司马光可说是有毅力,有决心
王安石有专门之学而无通识
主和的责任不全在秦桧
岳飞、文天祥以身殉志
陆游是一位了不起的大诗人
朱元璋是农民起义领袖,是应该肯定的
海瑞刚正不阿
李白成是陕北人的光荣
顾炎武可师
蒲松龄很注意调查研究
康熙皇帝既是军事家、政治家,又是大文人
郑板桥的字掷地有声
曹雪芹写《红楼梦》是想补天
曾国藩是地主阶级*厉害的人物
严复千辛万苦求真理
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但没有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
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蔡元培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章太炎不愧为革命政论家
梁启超曾是*有号召力的政论家
陈嘉庚是华侨旗帜
徐特立是革命**,工作**,他人**
黄炎培的声明写得极好
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鲁迅的骨头是*硬的
罗斯福总统是英明领导者
邵飘萍是一个具有热烈的理想和优良品质的人
邹容是青年革命家
朱德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蒙哥马利很开明
柳亚子是有骨气的旧文人
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是纸老虎
李大钊是我真正的好老师
李达是理论界的鲁迅
戴高乐是反对法西斯侵略和维护法兰西民族独立的不屈战士
张治中是毛泽东的党外朋友
胡适一时成了进步青年的楷模
郭沫若的史论、史剧有大益于中国人民
刘伯承是条江水挡不住的龙
宋庆龄是一位杰出人物,是中国妇女的典型代表
范文澜在延安做了一件大事
赫鲁晓夫有胆量,但也能捅漏子,多灾多难
我对于蔡和森的主张表示深切的赞同
冯友兰是百家争鸣中的一家
贺龙是二方面军的旗帜
叶挺对民族与人民无限忠诚
叶剑英是“吕端大事不糊涂”
要解放历史学家翦伯赞
彭德怀是横刀立马的大将军
周恩来在大的国际活动方面比我强,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
刘少奇是正确的领袖人物
周谷城关于逻辑问题的观点比较对
苏加诺代表了整个亚洲
陈毅有侠气,爽直
杨开慧是毛泽东心中的“骄杨”
罗荣桓很有原则性
谭震林是**个赞成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人
刘志丹是真正的群众领袖
丁玲一支笔似三千毛瑟精兵
邓小平是我们党内难得的一个领导人才
陈云同志有理财治国的才能
斯诺是中国人民忠诚的朋友
贺子珍刚强而勇敢
吴晗的《朱元璋传》用力甚勤,掘发甚广
读艾思奇的《哲学与生活》得益很多
姚雪垠很会写文章
一切革命分子都要以黄克功为前车之戒
华罗庚壮志凌云,可喜可贺
胡乔木文章写得很不错
是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么?我看还是世界改变了他
张思德为人民而死,死比泰山重
田家英是个年轻秀才
毛岸英是一个普通的战士
毛泽东说:我不是圣人
后记
毛泽东一生和战争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面临困难之多、敌人力量之强大,在世界史上都是罕见的。从1927年领导秋收起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时20多年,这也促使他必须研究战争的客观规律。总结战争的指导规律,除了总结自己的战争实践经验外,他还很重视对古今中外军事书籍的学习和研究,尤为重视对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的研究和借鉴。
毛泽东在青年时期便对《孙子兵法》有所接触,但只是一般性的和间接性的了解,谈不上深入的研究。在井冈山时期和稍后的中央苏区时期,当时“左”倾路线的领导者为了排挤和打击毛泽东,说他把古代的《三国演义》无条件地当作现代的战术,把古时的《孙子兵法》无条件地当作现代战略,他们非常浅薄无知地把《孙子兵法》等宝贵的军事遗产贴上阶级的标签断然加以拒斥。在1935年1月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上,何凯丰曾提出毛泽东迷信《孙子兵法》的问题,毛泽东则对凯丰讲,当时自己并没有读过《孙子兵法》。这件事,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曾讲过多次。1961年3月23日,在广州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说:“如果不经过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不经过万里长征,我那个《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小册子也不可能写出来。因为要写这本书,倒是逼着我研究了一下资产阶级的军事学。有人讲我的兵法靠两本书,一本是《三国演义》,一本是《孙子兵法》。
《三国演义》我是看过的,《孙子兵法》我就没看过。在遵义会议上,凯丰说:你那些东西,并不见得高明,无非是《三国演义》加《孙子兵法》。我就问他一句:你说《孙子兵法》一共有多少篇?**篇的题目叫什么?请你讲讲。他答不出来。我说:你也没看过,你怎么晓得我就熟悉《孙子兵法》呢?凯丰他自己也没看过《孙子兵法》,却说我用的是《孙子兵法》。”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毛泽东确实花了很多工夫研读了包括《孙子兵法》在内的军事学著作,1936年10月22日给当时代表中国共产党在西安做统一战线工作和派往东北军做联络工作的叶剑英、刘鼎的信中,便指明要一部《孙子兵法》,并认为它是一部讲战役指挥和战略的著作。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提到,毛泽东曾对他说读过许多中国古代打仗的书,研究过《孙子兵法》一类的著作。对此,1959年4月5日,毛泽东在上海召开的党的八届七中全会上说过,“左”倾教条主义者说他照《孙子兵法》打仗的那些话,“倒激发我把《孙子兵法》看了,还看了克劳塞维茨的,还看了日本的《战斗纲要》,看了刘伯承同志译的《联合兵种》,看了‘战斗条例’,还看了一些资产阶级的。总之,激发我来研究一下军事。”毛泽东在延安写出的大量的军事著作中,能够对《孙子兵法》中的一些观点得心应手地加以引用和阐发,这与他下功夫研读这部著作是分不开的。
毛泽东特别欣赏孙子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认为这句话是孙子军事辩证法的精华所在,它高度概括了战争的指导规律,其精神实质是要求对战争的主观指导符合战争的客观实际。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中,毛泽东两次引用孙子的这句话告诫军事指挥员要做到“知彼知己”,从而掌握战争的主动权,但是,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一个**的军事指挥员要能够做到尽力熟悉敌我双方的情况,找出其行动的规律,进而制定相应的对策,采取相应的行动,他说:“指挥员的正确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联贯起来的思索。”思索的结果就是构成判断,定下决心,作出计划,然后实施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还要不断修改计划。如果计划和情况不甚符合,就必须依照新的认识,构成新的判断,定下新的决心,把原有的计划加以改变,使之符合新的情况。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毛泽东认为战争作为一种社会运动形式,是一种必然运动,有其内在的规律性,人们可以认识它。但是,战争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运动形式,带有*多的偶然性,比其他别的社会现象*难于捉摸,必须去掉明于知己暗于知彼或明于知彼暗于知己的片面性,如实地反映敌我双方的情况,做到“知彼知己”,根据双方的特点,摸透彼此的长处和短处,掌握战争的主动权。这样,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为指导对这句话作了科学的阐发,把它纳入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使这个命题成为科学的真理。毛泽东在军事实践中也大量地批判和吸收了《孙子兵法》中的**的军事思想,这种吸收不是简单地生搬硬套,而是从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作战指导原则,对古老的军事思想作了现代的阐发和灵活的运用,毛泽东把孙武称为“中国古代的大军事学家”,正是表达了对孙武的崇敬之情,表达了对他所著的《孙子兵法》中卓越的军事思想的赞赏。
P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