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荣传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传承人传记丛书
定 价:66 元
丛书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传承人传记丛书
- 作者:卢哲 著,谢柏梁 编
- 出版时间:2018/5/1
- ISBN:9787519035303
- 出 版 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K825.78
- 页码:394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刘秀荣(1935年)是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旦角,京剧女演员,工旦。北京人。曾用名维蔓。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入北平四维戏剧学校学习,排名维蔓。1949年后转入中国戏曲学校。1956年毕业后,刘秀荣分配到中国戏曲学校实验京剧团,1967年调到北京京剧团,后为中国京剧院三团主要演员。
《刘秀荣传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传承人传记丛书》为我们介绍的就是他的艺术人生。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传承人传记丛书是一套总结柳子戏艺术家艺术人生的书。它融普读性与专业性为一体。人生道路、艺术成就、艺术传承是书中三大内容。本套书通过对艺术家的全面总结,旨在传播艺术家的精神艺德与艺术成就,进一步促进柳子戏的传承与发展。
京剧表演艺术家刘秀荣的传记,已见两部出版。前一部系传主自述,叙事抒怀淋漓尽致;此一部为学人采写,品人评艺周详妥帖。
作为国戏第一班学生,我与秀荣学姐同窗六载,相交六十余年,纵观其艺术人生,确乎与一位艺坛巨匠的创新学派密不可分。此位便是一代宗师王瑶卿。
瑶卿先生业京剧,工旦行,于生旦净丑诸行当无不精通,对编导音美等各门类无所不擅。早年变革皮黄表演,开辟花衫新路,推动京剧发展,时人誉为戏曲革命家。中年息影,传艺作剧,亲传弟子难以胜数,并且创作诸多经典传世之作。晚年出任中国戏曲学校教授、校长,艺事操劳不遗余力,为建设戏曲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瑶卿先生在长期舞台表演、教学与创作实践中,构建了独具特色的表演风格与远见卓识的艺术见解。“通天教主”之名虽是瑶卿先生解颐自嘲,“一代宗师”之实确为梨园所公认。
当王瑶老到校履职之际,秀荣学姐有幸立雪王门并深得钟爱栽培。我辈亲见:王瑶老教得细,讲得深,抠得严;秀荣学姐学得实,悟得透,用得俏。先生是欣慰满怀倾囊相授,学生是感激不尽勤学精研。
转眼间60年过去!秀荣学姐秉持师承,发扬光大,王瑶卿的创新学派已化作刘秀荣的精、气、神。
王瑶老规划培养的刘秀荣,登上氍毹大唱《武家坡》《玉堂春》《孔雀东南飞》,再演《拾玉镯》《小上坟》《豆汁记》,更演《十三妹》《棋盘山》《珍珠烈火旗》……她能青衣,能花旦,能刀马,技艺全面,戏路宽阔,非寻常专攻一行者可比。但,这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唱做并能、文武兼擅、多才多艺而已。刘秀荣的艺术精蕴凸显之处,全在于践行王派精髓一“花衫”说。
业内熟知,“花衫”一说系瑶卿先生首创。但是,人们往往解读为“融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艺术,形成了‘花衫’行当”。若从京剧表演程式着眼,把“花衫”视为兼容并包旦角各行的综合大行当也有些道理。然而,若把眼光放宽些,放深些,便会发现“花衫”一说大大超越了行当范畴,其实质、其本意是以角色塑造为核心,突破行当陈规羁绊,激活程式,综合四功,充分而恰当地选用各种艺术手段,塑造各种性格、各种艺术类型的人物形象。明确地讲,王瑶卿艺术学派的“花衫”概念,是见地卓越的一种艺术学说,同时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创作方法。
刘秀荣在全面继承的王派丰富遗产中取精用宏,把“花衫”观念作为艺术创作一无论老戏整理或新戏编排一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方法。于是,她所扮演的王宝钏、穆桂英、白素贞、孙玉姣、罗昌秀等诸般人物,呈现着沉稳、端庄、活泼、坚忍、顽强等种种个性色彩,无一不是鲜活的“这一个”。追求实现恩师教诲:“要‘一人千面’,不要‘千人一面’。”且看她身怀唱念做打般般技艺,表演程式严格规范,大胆变革程式,成功塑造了多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一这便是刘秀荣的艺术根基与艺术精蕴。
记得有人评说:刘秀荣登台“闪放着磁性光辉”,赞扬她充满魅力的气质和气场。其实,秀荣学姐艺术光辉的“光源”,是她舞台表演所呈现出的浓浓的时代气息。
瑶卿先生明确指出“戏要跟着时代走”,并且大力推行,贡献卓著。刘秀荣坚定执行先师遗训,扎扎实实、勤勤恳恳、推陈出新,力求适应时代审美需求。反映在舞台上,她是如此的朝气蓬勃、激情四溢,这样的气韵生动、色彩斑斓,在人物刻画中透露出欣欣向荣的当代精神风貌。刘秀荣艺术之“气”,时代气息也。
刘秀荣在舞台表演和课堂授徒中高张王派大旗,苦心传承王瑶卿学术精华。在戏曲界,若论传承,特别是流派传承,总把“原汁原味”“不走样”视为“正道”,稍有差池即难免“大逆不道”之罪责。然而,王瑶老极其反对“克隆”,最为赞赏“青出于蓝”,扶持四位学生形成四大流派便是他老先生标志性的杰作。王派门下之刘秀荣,深切感受到恩师为她量身订制的特色培养,懂得王瑶老所言“一个猴一个拴法”的深刻内涵,在“不失原味”与“不要克隆”的矛盾纠结中,采取了中国关学的高追求和方法论层面的上上策一求神似。于是我们看到,秀荣学姐依王派声腔法则与特色,行腔、改腔和编腔,依王派身段规范,设计、表演和导演,似可叫作“守住神魂”。就艺术风格观察,王派具有爽朗洒脱、质朴俏丽的特色,刘秀荣的表演则在爽朗洒脱中平添几许刚健奔放,在质朴俏丽中显露几分妩媚灵巧,由此展现出既雄健又柔美,既古朴又清新之神彩。
总之,刘秀荣的精、气、神令她在观众中赢得盛誉,也使王派大旗耀眼飘摇。当向秀荣学姐致敬,为王派传承祝福。
以上粗浅识见,岂敢称“序”,向读者提交一份心得笔记而已。惶恐,惶恐!
总序
序一
序二
引言
第一章 润物无声春有功
第一节 老生票友刘捷三
第二节 师出名门的刘子元
第三节 青衣刘维贞
第四节 “天生戏痴”刘秀荣
第二章 祸福无常不待评
第一节 屋漏偏逢连夜雨
第二节 度日如熬煎
第三节 哀哉!生母亡故
第四节 善良的继母
第三章 清扬似玉须勤学
第一节 寻找西苑兵营
第二节 田汉与四维剧校
第三节 剧校的生活
第四节 粉墨初登场
第五节 学业精进
第六节 亲历开国大典
第四章 欲报师恩常念念
第一节 “真是个‘鬼妞儿
第二节 援朝义演
第三节 广开戏路
第四节 王派名剧《珍珠烈火旗》
第五节 《貂蝉》的三重身份
第六节 文武全能《十三妹》
第七节 青衣戏《孔雀东南飞》
第八节 首演《白蛇传》
第九节 荣获会演大奖
第十节 打磨《白蛇传》
第十一节 师恩永难忘
第十二节 排练出国剧目
第十三节 《拾玉镯》的经典范式
第十四节 第一次走出国门
第十五节 东欧之行
第十六节 惊闻噩耗
第五章 两心不语暗知情
第一节 “直弓直令”的小生
第二节 加入实验京剧团
第三节 天作之缘
第四节 赴澳洲演出
第五节 白首成约
第六节 琴瑟和鸣
第六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一节 剧团“大跃进
第二节 现代戏《四川白毛女》
第三节 喜获国际金奖
第四节 访问北欧
第五节 名动上海滩
第六节 《剑舞》参赛风波
第七节 聆听大师授课
第八节 拍摄戏曲艺术片
第九节 《穆桂英大战洪州》表演分析
第十节 这个调令不寻常
第十一节 在渣滓洞”坐牢
第十二节 在上海排演《沙家浜》
第十三节 “这个戏是表现地下党的
第七章 十年辛苦伴沧浪
第一节 抄家闹剧
第二节 成为”反革命分子
第三节 夫妻伤别
第四节 咫尺天涯
第五节 逆境见人心
第六节 在干校劳动
第七节 穷途之哭
第八节 腊尽春回
第八章 天地无私春又归
第一节 《穆柯寨》不减当年
第二节 赴美国及港澳演出
第三节 校戏的两度重排
第四节 当选妇联执行委员
第五节 新《十三妹》别开生面
第六节 《沉海记》与《金锁恩仇》
第七节 西欧四国巡演
第八节 承包专业剧团
第九节 举办纪念演出
第十节 夫妻联手初导戏
第十一节 再导《百花公主》
第十二节 日本知音与《孙悟空》
第十三节 出任全国政协委员
第十四节 正宗王派传人
第九章 玉印相传世共珍
第一节 表演艺术观
第二节 王派艺术特点
第三节 老校长们的“遗产
第四节 学习”李氏“导演观
第五节 京剧教育观
第六节 演员成才论
第七节 戏曲的民族精神
第八节 抢救京剧的”药方
第九节 “流派班”总结
第十节 传统剧目与电影工程
尾声 流芳毓秀传茂荣
附录一 刘秀荣大事年表
附录二 刘秀荣源流谱系
一、刘秀荣师承概述
二、刘秀荣弟子列表
三、刘秀荣寄语弟子
四、刘秀荣弟子选介
附录三 刘秀荣研究资料
一、参考著作
二、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