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干河畔的情思》是作者多年来笔耕不辍的精华,全书共分五辑,第一辑寻根问祖,第二辑童年往事,第三辑绵绵情丝,第四辑漫步山林,第五辑温暖人生,桑干河历史悠久,故事传说很多,多年来我一直在整理、记录和撰写桑干河故事,并把自己撰写的桑干河文章分别发表在《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北京日报》《橄榄绿》《首都公共文化》等报纸和杂志上。2016年发表在《中国文化报》上的文章《桑干河畔的情思》,2018年被评为冰心散文奖,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主席红孩先生建议用这篇文章的标题作为书名出一本个人散文集,于是把我自己在报纸和杂志上发表过的桑干河文章集结起来,开始进行梳理,希望个人的文集能为浩瀚的文学世界增添一丝色彩。
桑干河畔的人们依山傍水而居,几乎三里到五里就有一个村庄,而每个村庄都有果树园,果树园里有苹果、桃子、李子、杏子和葡萄等,大山把桑干河畔围得严严实实,那些水果想运到城镇去卖钱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因此吃水果不难,把水果卖出去可就难了,正因为大山阻隔,上级把我们那里定为经济贫困山区。自古以来有种奇怪的文化现象,越是经济贫穷的地方越生长民间艺术,桑干河畔的男女老少都喜欢唱戏,许多人还喜欢民间乐器,著名笛子吹奏家冯子存就生长在我们家乡的桑干河上游。
后记
小时候,姐姐告诉我:“
有位女作家在咱们家河下
游十五公里的地方写了一
部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
上》……”当时我听后十分
惊讶,作家对我来说已经
很高了,并且还是位女作
家。
小时候哪敢想自己长大
后要成为作家,那时候桑
干河畔的孩子们上学前都
要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养
兔子攒钱交学费。六岁那
年我每天上山拔兔草,自
己养了十二只兔子,秋后
它们长得又肥又大,母亲
用箩筐担到商店把它们卖
了。回到家后,母亲高兴
地说:“我娃儿明年入学的
学费不用发愁了。”母亲用
多余的钱还给我买了一双
胶鞋,那胶鞋穿在脚上走
路的声音都不一样。
那时候还是生产队,父
母在挣工分的情况下每天
下地干活,大人们劳累一
天,晚上拿着《记工本》
去记工分儿是孩子们的事
儿了。偏僻的山村,那时
候没有电灯,在豆腐坊里
的油灯下,孩子们把记工
员围得紧紧的,都想早点
记完工分儿跑回家吃饭。
尽管大人们经常教育孩子
:“好好上学,长大后当作
家,为家乡写小说。”无论
理想有多高,可一天三顿
饭还是要吃的,饭里没有
油水儿,当时吃得很饱不
一会儿就饿了。作家啊!
就像天上的月亮一样高远
。
上小学时,语文老师为
我们讲:“写小说的作家名
叫丁玲,她是湖南人……”
听后我感到更惊讶:“天呀
!湖南女作家竟然到我们
家河下游写小说。”上中学
时,老师在课堂上为我们
朗诵《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小说中的段落:“从树叶
中漏进来的稀疏的阳光,
斑斑点点铺在地上,洒在
他们的身上……”放学后,
我站在桑干河畔的夕阳余
晖中仔细品味老师课上讲
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小说中对果树园的描述,
望着桑干河畔那郁郁葱葱
的果树,我感觉丁玲对果
树园的描述简直太准确太
到位了,小说中的描述与
桑干河畔果树园的实景结
合产生了心中特有的美感
。第二天语文课上,我问
老师什么是文学,老师听
后认真地说:“这个问题问
得很好,但是不能简单回
答,你好好学习,以后自
己慢慢感悟吧!”如果说小
学语文课是文学的启蒙,
那么中学语文课就是文学
的基础阶段。中学时代,
我的语文老师是位中年男
子,他姓吕,他特别喜欢
我,让我担任语文课代表
,还经常把我带到他们家
交流语文学习感受。
桑干河畔的人们依山傍
水而居,几乎三里到五里
就有一个村庄,而每个村
庄都有果树园,果树园里
有苹果、桃子、李子、杏
子和葡萄等,大山把桑干
河畔围得严严实实,那些
水果想运到城镇去卖钱可
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因此
吃水果不难,把水果卖出
去可就难了,正因为大山
阻隔,上级把我们那里定
为经济贫困山区。自古以
来有种奇怪的文化现象,
越是经济贫穷的地方越生
长民间艺术,桑干河畔的
男女老少都喜欢唱戏,许
多人还喜欢民间乐器,著
名笛子吹奏家冯子存就生
长在我们家乡的桑干河上
游。
长大后,我当兵考取解
放军艺术学院,那里不仅
是音乐和舞蹈殿堂,更是
文学世界,在文学课堂上
老师带着我们分析丁玲的
名著《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
说起涿鹿县,我一点也
不陌生,小时候父亲是我
们村有名的麻绳匠,那时
候父亲带着我经常到河东
的那些村落买麻。凌晨六
点钟赶马车顺着桑干河一
路向东,八点多钟进入河
东的西窑沟村,那是涿鹿
县的最西端,那里麻的质
量非常好,绕出来的麻绳
也是一流的。一路上父亲
边赶车边给我讲丁玲的故
事,也许是受丁玲故事启
发,在人生道路上,我潜
移默化地喜欢上了写作。
从桑干河畔来到北京,
由于年龄差异,我没有见
过丁玲老师,但是在参加
文学活动时,比我年龄大
的作家总是提到她,每当
这时我就赶紧问:“丁玲老
师的儿女们在北京吗?”可
身边总是没有人知道。一
天,我从市文联开会回来
的路上顺便问顺义区舞蹈
家协会主席王玉玺,他肯
定地回答:“我知道!丁玲
老师的女儿名叫蒋祖慧,
她是咱们国家著名舞蹈艺
术家……”听到这里我终于
明白了,难怪文学界知道
丁玲老师儿子和女儿的人
很少,原来是这样。我赶
紧接着问:“您能带我去见
她吗?”他听后迟疑了一下
说:“我在人家面前是晚辈
,我们没有交往过,你去
问方伯年主席,他们年龄
相近。”我在朝阳区文联不
仅负责文学创作协会的联
络工作,同时还负责舞蹈
家协会的联络,从工作关
系来说,我应该是方伯年
主席的秘书。方伯年是朝
阳区舞蹈家协会主席,同
时他还是国家文化部(现为
文化和旅游部)首批一级演
员,中国歌剧舞剧院资深
舞剧表演艺术家。一天,
我问方主席是否认识蒋祖
慧,他听后回答:“认识呀
!前段时间我和蒋祖慧老
师还一起在中国艺术研究
院讲课……”于是我激动地
表达自己约见的想法,方
主席听后说:“明白了,我
帮你联系。”一天,方主席
告诉我:“你打这个电话,
我已经和蒋祖慧老师介绍
过你了。”2020年9月15日
晚上下班的路上,我拨通
蒋祖慧老师的电话,听到
她讲话的声音我感到很亲
切,一方面她是长辈,她
说话很随和;另一方面我
认为她是我们桑干
第一辑 寻根问祖
祖先从哪里来
神奇的源头
祖坟
刘家山
读《桃花源记》引梦
走进泥河湾
柏树洼村志
第二辑 童年往事
河畔往事
老唐
记忆中的家乡年
那个绕麻绳的年代
月圆之夜
灰馒头
山顶上的杏树
家乡通电
那年家乡乐正浓
师恩难忘
像她那样做个好人
家乡的野蜂在飞舞
两代人的《花为媒》情怀
豆腐坊
第三辑 绵绵情丝
几世琴缘
又梦家乡戏
兔山情
草原上的亲人
笛声悠远
桑干河畔的情思
家乡的艾草辫
那个挨饿的年代
墙头记
京郊大妈
叔叔的微笑
母亲
第四辑 漫步山林
神秘的大峡谷
我读《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我想去云南
河东的那些村落
品读《聊斋》
鲁汉女儿送来《铁道游击队》
童年的记忆
走在新加坡的大街上
把眉山文气带回京城
第五辑 温暖人生
家乡的墙围画
那年家乡农业学大寨
心中有匾
桑干河畔的向阳花
戏迷胡大爷
母亲草
老班长和《孔雀东南飞》
寻找会吹笛子的人
我与《红楼梦》
心中的歌声四十年
认识苏三
后记
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