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近年来创作的散文集,其中有多篇曾在报刊上发表,其余均为首次收录。本书内容导向正面,语言朴实、流畅,传递出积极、阳光的人生态度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站在阳光下》是一部饱含深情的乡愁之书。汪曾祺先生曾经说过:写文章就是写回忆。他的全部创作都有回忆的质,也是回忆本身。文字化的回忆魅力不只在于距离,更在于它有化苦难为醇香、化丑陋为美好的卓。人们从中获得的不仅是家乡故土之爱,更是人性之美……
本书具体收录了《家乡的端午节》《苍鹭飞上天》等作品。
前言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
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
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早在初中时,我就熟背
二十四节气口诀,北方农村
年复一年据此安排农时,体
现了我们悠久灿烂的农耕文
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
方人形成一处的风土人情,
风土人情蕴含着的文化记忆
。童年有关乡土的心灵记忆
或有酸涩和苦难,但在心机
重重的成年人生和复杂的社
会生活中,却更多地升华出
甘甜和美好。每个作家最初
急于告诉的,往往都是自己
曾经的美好回忆,尤其是童
年和青少年时的生活。即使
是如凹这样的文学大家,最
初的一批散文和小说也是从
早年记忆开始的。
刘福明先生的《站在阳
光下》的主体部分“故土情
深”正可以从此角度阅读。
他记忆中的人和事,家
乡、物产和吃食,四时八节
的民俗和风情,父亲的锄头
、母亲的织布机,碾子、石
磨和捶布石,原野秋景中鲜
红的柿子,崖畔酸溜溜的野
枣,上山挖药材攒学费,过
年、拜年、夏收、秋种,都
在生动的笔触下得到还原。
这些文字让人或如临其境,
或如闻其声,或如见其人。
人们常说,爱祖国爱是从爱
家乡和爱家乡父老开始的。
从《站在阳光下》一书中,
我所感受到的正是这种情真
意切的乡土之爱。
(《中国新文学大系·小
说二集》序言中,针对装文
中等“侨官”写华人知识分子
的思乡之作,鲁迅先生创造
了“乡愁”这个的文学概念。
)到了20世纪80年代,“寻
根文学”大兴,“乡愁”这个
社会心理状态被中国现当代
文学领域,才被批评界所瞩
目。不同的是,鲁迅时代,
“乡愁”着重空间距离给游子
带来的心理状态,而在“现
代性”的今天,它却普遍化
了,适用于今与昔、城与乡
、长与少之差所带来的身份
和心理上的变化,成为人人
都多少体验过的生存状态及
心理状态。
《站在阳光下》是一部
饱含深情的乡愁之书。汪曾
祺先生曾经说过:写文章就
是写回忆。他的全部创作都
有回忆的质,也是回忆本身
。文字化的回忆魅力不只在
于距离,更在于它有化苦难
为醇香、化丑陋为美好的卓
。人们从中获得的不仅是家
乡故土之爱,更是人性之美
……
刘福明,笔名商洛蓝,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陕西省洛南县人,政府机关公务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陕西日报》《西安日报》《商洛日报》《商洛文化》《秦川》《作家摇篮》等报刊。
第一辑 故土情深
苍鹭飞上天
夏日走洛河
酸枣
家乡的河
石嘴岩
张碾子
怀念柳
顽石
柿子红了
怀念父亲
家乡的端午节
怀念岳母
难忘母亲的砂锅豆腐
拜年
童年记忆中的过年
家乡的大柏树
山桃花
三粒蓖麻
烧肉
父亲的锄头
母亲的织布机
我想回家看娘
麦忙
又是中秋月儿圆
情牵石磨
第二辑 人在旅途
如诗如画朱家湾
法官村里有高兴
春醉鹤城
三月桃花红
槐香十里
恩师李书成
海南之旅与我的沙子情缘
半旧·阿布
采风之旅
相聚仙娥湖
我的树·我的城
第三辑 灯下漫笔
站在阳光下
雨欣
美丽邂逅
玉兰花开
盼雪
三月的风
我的兰
观雨
七夕
一堆垃圾
局长老牛的一天
老李的烦恼
闲说鱼事
老桂树
金
青山碧水靓山寨
小蜜蜂
春天真好
梅花开了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