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的衙门 北京的官》,是一本学术严谨的史学研究专著,又是一本蔚为大观的稀见史料集,还是一本语言生动的历史故事册。书中展现了见证历史的养心殿、醇王府、刑部及其监狱等场所,也描绘了历史舞台上出演的皇帝、太后、王爷、大臣等人物。随着历史的发展,面对危亡,内部变革、外派求学、新政迭起、奋勇革命,书中展现了晚清时代的滚滚洪流。然而,历史绝不只有大是大非,典当之业等日常生活也是作者关心的。作者善用常见史料,并保有很多稀见史料,去伪存真,抉隐索微,功夫一流。比如,通过翁万戈先生所藏翁同龢日记之原件,研读出翁氏在风暴中的谨小慎微;又如,梳理《赵凤昌藏札》原件之珍贵信札,反映出清流派人物的思想变化以及他们的不同归宿,令人唏嘘不已。书中史料丰富,料有提挈研究、补足教学之用,请读者细细探索。
在看到这部书的全貌之前,我已先后读了孔先生《莫把赝品当珍宝——以北京大学善本部所藏翁同龢戊戌密札为例》《铮铮铁骨话沈鹏——以翁同龢收藏《致太世叔函》为线索》《清流何处是归宿》等文,看到了戊戌变法失败时,因向光绪帝举荐康有为而惶惶不可终日,唯恐受到牵连,将昔日在京师的日记仔细检阅,把涉及康有为的地方仔细挖补改删的翁同龢;看到了戊戌政变之后,面对守旧派囚禁光绪,严惩改革派的倒行逆施,大胆上书为光绪帝鸣不平,要求朝廷改弦更张,严厉惩处军机首辅荣禄、军机大臣刚毅以及太监李莲英等“三凶”的沈鹏;看到了甲申易枢事件以后,虽官职较低、手中没有实权,但却有能力左右社会舆论,遇事敢言,议论风生,联章入奏,争相弹击,常使柄政者难堪的清流派人物。不同于正史的方圆和规矩,这些“北京的官”,是从日记、信札、档案中走出的官,经孔先生的考证、钩沉,富有血肉和风骨。那么,官员们所在的晚清衙门又是什么样儿的呢?概言之,经历了晚清风雨,保留着历史的足迹,甚至可以作为一份高阶游历北京的导览。
孔祥吉(1943-2021),历史学家,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研究员,日本东京大学客座教授,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特聘专家。早年师从著名学者戴逸教授和林敦奎教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是著名的清史和现代史专家。近几十年来,孔祥吉研究员在戊戌维新研究方面颇著名声,其学术研究注重发掘大量的档案史料和私人函札,重新解释若干史实,新见迭出。著有《晚清史探微》《康有为变法奏议研究》《戊戌维新运动新探》等十余部著作。
太和殿的晚清风雨 001
不平静的养心殿 016
什刹后海醇王府 031
清代刑部与刑部监狱 048
妙高峰上七王坟 063
淮系人物与晚清社会变革 077
不问苍生问鬼神
——清季北京的占卜风气 092
莫把赝品当珍宝
——以北京大学善本部所藏翁同龢戊戌密札为例 107
晚清一次向高官送礼事件剖析
——以翁同龢《己丑年寿礼名册》为线索 125
晚清北京风水热与皇家风水大师英年 139
晚清的北京当铺 158
铮铮铁骨话沈鹏 176
清流何处是归宿 193
甲午战争后的民族危机与北洋大学的创成
——天津大学早期校史的重要补充 213
东京大学与近代中国
——以日本《文部省往来文书》为中心 235
辛亥革命史料抉择之困惑
——冯自由《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与《革命逸史》异议 254
代后记 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