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最早出现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这一概念的学者包括明
赛尔(Mincer)和贝克尔(Becker)等。人力资本这一概念指所有能够提升
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及个人绩效的个体要素,包括个体的技能、工作经验、
所接受的教育或职业培训等。人力资本与已有的劳动力或人力资源等概念的
区别在于,人力资本概念认为人力资源具有类似于金融资本的属性,是一项
可以进行投资,并能为个体带来更高收入的要素资源。基于高水平的人力资
本,个体的劳动生产率得以提高,由此获得的更高收入则被称为人力资本的
回报。
人力资本理论较为基础,但由此开展的人力资本实证研究有着重要的实
际意义。人力资本回报率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育回报率,体现为不同教育水
平的收入差距。实证分析结论对个体的教育投资决策具有重大影响,而个体
的决策汇集到宏观层面,则会影响整个社会对于教育投资的判断,这种导向
性也会影响宏观教育政策的制定。
人力资本理论可以说是劳动经济和人力资源经济中最为基础和核心的理
论之一,而且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解释经济和社会活动中的很多现象,
涉及个体决策、企业管理,甚至整个社会的运转模式。个人层面上,该理论
适用于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多种决策的分析和解释,如选择普通高中还是职业
高中,接受高等教育还是直接就业,选择国内进修还是出国留学,是否参加
职业培训等。人力资本理论在企业层面的应用则发展成为管理学的一个分支
理论,即战略人力资本理论。战略人力资本理论将一个企业所拥有的人力资
本总和称为企业的人力资本。战略一词意指人力资本对企业的绩效尤为
重要,是影响企业战略落地和提升利润回报的关键要素。在更加宏观的社会
层面,教育的普及程度、技能的应用程度等,都体现了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
水平,是影响短期及长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书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作为一本学术专著,本书对人力资本及相关的理论和实证文献进
行了全面的梳理,覆盖了过去半个世纪的研究成果。
在这一领域,理论相对基础,但实证研究非常丰富。我们尽量在梳理过
程中做到理论与实证文献并重,以期呈现出完整和系统的人力资本研究架构。
此外,本书兼顾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如教育回报率方面,国内外学者都对本
国国情进行了充分的探讨和分析,而本书的创新点和特色之一便是把这些研
究纳入一个体系之中,进行综述和对比。
另外,整个研究的时间跨度是完整的。比如美国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已有
三十年之久,国内也接近二十年。通过这样一个时间线,可以看到教育回报
率的变化,也反映出就业市场乃至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趋势。随着教育水平的
提升,社会中人力资本水平在不断提高,人力资本的回报率呈现下降趋势。
这是因为当一个要素比较稀缺时,它的回报率就偏高,人们因此增加对这一
要素的投入后,它相对不再稀缺,回报率自然就会下降。
人力资本是一个基础而笼统的概念,包含多种形式,在综述中,本书涉
及所有的人力资本类型,并对其中的核心类型进行具体阐述,从教育回报率,
到技能回报率;从一般性的认知与非认知技能,到与工作和岗位密切相关的
职业技能,并由此展开职业资格认证的收入效应研究。
(2)本书对数字技能进行初探。我们把数字技能看作职业技能的一种
自然延伸,所以它也是人力资本的一种形式。在当前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下,
数字技能是劳动者核心技能的体现,这是本书的主要观点。基于这一观点,
数字技能并不是一个与现有研究完全割裂的全新概念或现象,而是与之紧密
相关的,由此可以依据已有的针对人力资本的理解来探究数字技能。同时本
书也强调并关注数字化人力资本与传统人力资本的异同和特点。
与过往人力资本研究一脉相承的思路是,除了从概念上理解数字化人力
资本,更重要的还是实证研究,即投入和产出方面表现如何,有哪些经验、
证据或数据支撑。也就是说,个体为学习和获取数字技能有哪些投入,这些
数字技能在当前的数字经济及就业市场中是否存在相应的需求,能为个体带
来怎样的收入回报等,即数字技能收入回报率问题。实际上,数字技能收入
回报率是一个指挥棒,它决定或影响着个体对数字技能这种人力资本的投入,
因此这是一个需要实证研究和分析的重要概念。
VII
前言
在这一方面,本书创新性地收集了北京、上海、深圳三座城市就业市场
的全集大数据,涵盖了所有在招岗位的数字技能需求。考虑到数字技能的定
义宽泛,覆盖面广,为了获得更具实践意义的实证研究结果,本书首先聚焦
于计算机语言或软件应用等数字技能,因为这些技能往往定义明确,指代清
晰。研究中我们重点关注在招岗位的岗位说明书,里面包含雇主对候选人在
计算机软件应用、编程语言等方面的要求。
此外,基于三个就业市场的岗位数据,本书分析了三座城市的数字技能
需求特征。一般来说,每座城市有不同的产业结构,因此所需技能和招聘岗
位存在差异。如服务业发达的城市,可能更需要金融、IT等高端服务业相关
的岗位和技能;而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城市,可能更需要熟练操作的职业技
能。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各个就业市场之间依然保持着固有差异还是趋同,
这是非常具有实际意义的研究问题。趋同则意味着数字经济致使各个就业市
场的人才需求结构更加类似,导致各地对数字技能和数字人才的需求竞争
加剧。
本书呈现了大量崭新的实证研究结果。比如在我们所关注的三座城市中,
提取出需要数字技能的岗位占比均为25%~30%。再如三座城市就业市场对
数字技能的需求是趋同的,并不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性。各地的产业结构及
行业分布较为类似,信息技术产业的岗位需求最高,其次是制造业、服务业
等。关于薪酬收入,我们发现三座城市就业市场中在招岗位标注的参考薪资
范围也较为接近,尤其是在对数字技能需求相同的情况下。因此,总体来讲,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各地对数字技能和数字人才的需求同质化,竞争趋向白
热化。
基于对现有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梳理,以及本书的实证分析,我们对数字
化人力资本提出了更加全面的思考和总结。将数字化人力资本与传统人力资
本进行比较,凝练出数字化人力资本的特点和区别,可以说是本书的精华之
一,当然也只是该领域的初步探索。
对于数字化人力资本,还有很多问题有待探究。例如,本书研究了计算
机软件、编程语言等技能在就业市场中的需求及收入回报特征,是对单一技
能的研究。考虑到当前对复合型人才的强烈需求,探究技能组合在就业市场
中的表现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方向。通过挖掘数据,分析什么技能组合
能为劳动者带来额外回报,实现1 1>2的效果。再如,我们还关心数字技
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何变化。本书目前涵盖两个时点的大样本数据,但不足
以充分反映数字技能的发展趋势,未来还需要持续地收集数据,进行长期的
追踪研究。
作为学术专著,本书的贡献包括:对这一领域的文献进行总结,便于同
行参考;通过分享一个创新性的实证研究,提供全新证据;实证分析的结果
将对个人及企业的数字化人力资本投资决策产生启示作用,这也是本书希望
达到的目标。
本研究历时两年,非常感谢张凯在研究和本书出版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
用,同时感谢李佳老师带领研究团队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证研究中,其他专
业的同学使用爬虫、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收集数据,实现了跨学科的研究应
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感谢研究团队!
迟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领导力与组织管理系长聘副教授,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助理。1998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 2003年获得美国明尼苏达大学(University of Minnesota)人力资源管理与工业关系博士学位。2003年8月至2005年7月在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Kansas State University)任助理教授。2005年8月回国加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授管理学、薪酬管理、人力资源经济学等课程,出版教材《人力资源经济学》。
研究领域为薪酬激励、劳动关系、中国劳动力市场。研究项目涉及:企业薪酬结构、水平、奖励计划对员工激励和绩效的影响;人力资本、薪酬激励和员工创新和绩效的关系;中国劳动力市场收入分配和收入差距。 主持多项国家级、校级科研项目。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Journal, Industrial Relations, Journal of Labor Research,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China Economic Review 发表多篇英文文章; 在《管理世界》《管理科学学报》《中国软科学》等国内期刊发表多篇中文学术论文。
美国经济学会会员、美国管理学会会员、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