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琐碎的,有时甚至是粉碎的。但总有亲情温暖我们的双眼,浸透我们的苦辣酸甜,用爱呵护它,净化它,让我们安然入梦。我们把萌芽,童年,青涩,衰老,悲喜刻在同一个时空轴上。生活永远在继续,记忆已经结晶——有你真好!
随着国家“二孩”政策的实施,很多家庭都因有了二孩而凸显出了孩子情感之间的矛盾。有心理学家说:幸福的童年能治愈一生,而不幸的童年却要用一生去治愈。这是一部记录作者与妹妹童年故事的散文集。书中以“我”与二倌的童年生活为主线,记录了姐妹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谦让的美好岁月。全书主线分明,人物形象丰满,每一个故事都是每一朵生活的浪花,书中呈现出的家风教育、姐妹深情给读者传递了一股满满的正能量。
守望生命中的那点真那
缕爱
宗川
如果你是“80后”,一本
薄薄的小册子在你的手上
,你打开了它,它竟勾起
你许多关于“人之初”的回忆
,其中字里行间的喜怒哀
乐拍打着你心灵的堤岸,
引起激湍飞雪,涟漪道道
。我们心中总有真挚柔软
的情愫,总有情肠衷曲,
因某种机缘被撩拨得在同
一频率共振。这本小册子
它的情感真挚,人物活脱
,场景纤毫毕现。故事中
的亮点像夏秋之季绵绵雨
中的“雀水鱼”一样,和你不
期而遇,使你对生命、生
活产生某种感慨、某些感
悟。
这就是月红所写的“处女
秀”——《有你真好》。这
本薄薄小书的价值还在于
,可以让你的孩子读读,
让他知道过去生活的简朴
简陋,乃至布满艰辛。也
许能让孩子们的心智因磨
砺而有所健全,能让他们
从中学习到怎样从琐碎的
生活中,发现闪光点、结
晶点,从而使其作文的能
力有所提高。因为月红说
了,她是“作文家”。她的这
些“作文”不错。
我与月红相识有七八年
了。说来惭愧,她管我叫“
老师”,原因是她的书法学
习是我引她上路的。她的
书法现在已经甩我几条街
了。我很佩服她非凡的定
力和悟性。
今年7月的一个晚上,她
突然在手机里和我说,我
写了点东西,念给你听听
,这就是她的第一篇文字
:《囡囡和二倌》。当时
写了不到五百字,我听了
以后,大大赞赏。我说,
写下去,你的文字感觉真
好,感情真挚,人物活脱
。正宗的江南风色,一股
浓浓的江南气息。
这样,几乎每天晚上听
她朗读她的文章,成了我
们的必修课。她的一些苦
难的历程,常使我哽咽不
能自已。我发现她先天就
有一种为文者求而不得的
本领,不露声色地叙述,
用泪滴映出阳光的灿烂!
天生夙慧,心地光明啊
!
月红永远有股孩子气,
是个充满阳光的人,她最
不愿意让人看到的就是她
的泪水,她充满悲戚的面
容。
2018年8月底,天降霹
雳。
那天傍晚,因为写剧本
的事要和她商量,我拨通
了她的手机,电话里她一
反常态,不说话,我只听
到她绝望、声嘶力竭的号
啕大哭。我懵了,急切地
问她,怎么啦?你在哪里
?说,说话啊!她不回答
,只有被风撕碎的号啕,
敲打着我的心。过了很长
时间,她才说,我的粉猪
被上海医院确定为绝症了
!
为了不给家人添伤悲,
她现在是在长江边。
怎么可能?
那个厚道腼腆的小细娘
,做起事来总是默默地,
像个暖瓶,你看不出她的
热度和激情。十天前还和
我一起漆描社区“拥军爱民”
的奖品呢,默默地,很认
真地。后来我们在一家小
店一起吃“麻辣烫”,她指着
墙上贴满的“黄贴”说,那个
是这里开业时,我画的——
一个风格简约的憨憨的卡
通猪脸。那天她穿着一件
圆领T恤,我看着她又宽又
平的肩膀说,去当兵吧,
一朵飒爽的兵花。
这就是中国人的底气,
这就是我们对于民族文化
的自豪与自信!那天和月
红的舅舅聊天,他又兴奋
地聊起了外甥女的书。这
位退役老兵说,我已经和
几个兄弟打了招呼,我们
也要出本书,不管写得如
何,都要写,把我们兄弟
姐妹几个自小团结友爱、
互相帮助、互相谦让的事
情记下来,传下去。
这不就是一种正能量的
传递吗?我们通常是要给
子孙房子、票子、车子,
而忽视了一脉良好家风的
传递。现在我们已经成了
手机的附庸,碎片文化、
垃圾文化正在侵蚀、阉割
着一个民族的元气。家庭
生活也正在被手机化、网
络化。
在仅存的世界文明古国
中,我们中国算一个。为
什么我们的文明能传承五
千年而魂魄不散呢?答案
很多。但有一个答案恐怕
是大家所公认的,那我们
的文明就是文化的传承,
文化是一个民族传递有序
的“脐带”。
我们有党风建设,有政
风建设,更有家风建设。
家风建设当是一件有积极
意义的大事,值得琢磨,
值得花些气力去引导,去
扶持。
“讲好中国故事”,家庭
故事正是“中国故事”不可或
缺的元素。老子说“合抱之
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家”就是我
们“生于毫末”的木,“九层
之台”的土。
没有传承、没有信仰、
没有定力、没有前瞻的国
家没有前途;没有传承、
不讲孝道、没有追求、没
有前瞻的家庭,前途就是
一幅没有色彩、没有生气
的画。
2019年12月29日于江南
磨坊书屋
徐月红,曾用名徐虹,江苏常熟人。闲暇爱好书法,喜读历史、人物传记、哲理散文等。童年经历坎坷,遂以日记记录心中的絮语、生活细节。2018年经历大悲,为打发时间,排遣摧折,开始重翻日记,回忆过往与长辈、妹妹等相关的生活片断,提笔撰写文章几十篇,在诸好友的帮助下,编辑成书。
第一章 爷爷的爱 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
図図与二馆
割不断的血脉情
放学后
孝是什么?
爷爷教我们过桥
黑夜行动
靠到了
家风家训故事两则
第二章 有妹相伴 被笑与泪滋润的年华
人工电扇
渎职
『皇母娘娘』家摘番瓜花
剪发
过生日
活动铅笔换大木头
求生病
蚕宝宝的葬礼
巾帼不让须眉
触电
两年不吃饭,等你
落井关
私吐公款
捉雀水鱼
第三章 童年美味 回味无穷
野味
茭白炒肉丝
吃喜酒代表
韭菜汤
马兰头团子
台风的礼物
争夺食物
小心思
第四章 母爱铿锵 披荆斩棘
风雨飘摇也是家
救济
求学
一念之差
一只气筒
搓蛇皮
抢收
王市服装节
捞浪柴
劳动的果实最香甜
七月半祭祖
第五章 外婆家 记忆里最温暖的港湾
雨郎牛皮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过年认干爹
酒缸的故事
切生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