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作为莆田市遴选的20所新课标样本校之一,我们究竟要从哪个维度或视角切入推进新课标落地?余文森教授为我们全校教师介绍新课标新理念之中所提到的大概念,一下子吸引了我们的眼球,在全体教师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大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大概念。
大概念也称大观念,新课标之中还有诸如核心概念、关键概念、学科基本观念、学科思想方法的称呼,虽然提法和名称不一样,但本质是一样的,我们都统称为大概念。我们直觉地认为大概念就是教育教学之中的大智慧、大格局。实际上,我们学校在推进新课标之前就着力于单元教学,单元备课、单元设计和单元教学是我校的一个传统。但是,我们是就单元论单元,把单元局限于教材的一个单位或学科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系统。简而言之,我们之前所理解和实施的单元教学缺乏一种大智慧、大格局,因为我们缺少大概念,没有大概念的意识,从而既不能实现单元知识内容的高位统整,又不能有效地把单元知识内容与学科核心素养有机对接。严格说来,我们之前的单元教学只是知识层面的单元教学,并不是素养导向的单元教学。就这样,我们想着借助大概念来对传统的单元教学进行转型升级,学校由此确立了 以大概念为本的大单元教学实践探索这一研究主题,作为推进新课标的切入点和支柱点。接下来,余文森教授团队和我们学校的核心成员围绕着这一主题进行了十多场的研讨。每场研讨都是理论与实践、原理与案例、概念与实证的对话与交锋,由此教授团队逐步了解和熟悉了我们的教改实践,而我们也真正走进了理性思维。可以说,本书就是在这个过程之中完成的。
本书以大概念是什么?大概念怎么来?大概念怎么用?三个问题为主线展开,在理清了这些基本理论问题之后,我们重点讨论大概念的实施问题,也就是以大概念为本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及其反思等实践问题。其主要内容是:
第一章,主要讲大概念是什么的问题。首先,从知识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三种视域,分别对大概念的内涵和分类进行了学理上的阐释。进而,对大概念作为新的知识教学之体系、内容、过程及其习得等四个层面带来的革新价值和实践意义,进行了系统分析。
第二章,主要讲大概念怎么来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实施大概念引领大单元教学的首要问题,至为关键。针对大概念教学的一般性和学科特殊性,在此分两节重点分析了大概念提炼的一般思路和策略,以及大概念提炼的学科特殊性两个问题。在提炼思路上,可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思考路径;在提炼策略上,可有目标策略、学习策略、内容策略三种备选。同时,大概念提炼有着明显的学科特殊性,因为一门学科代表着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架构,而大概念正是来自这些学科的核心知识、上位知识、学科思想和重要方法,它作为学科育人价值实现的关键,直接影响着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编写和落实,以及单元整体教学的展开。
第三章,主要讲大概念怎么用的问题。大概念怎么用是目前学界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对此我们试着给出了基于、通过、为了三维路径来实施大单元教学。其中,基于大概念指大概念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整个单元教学设计的基础;通过大概念指大概念是学生学习和知识建构的工具,也是教师通过单元教学实现学科育人价值的工具;为了大概念指大概念是学生学习的目的,帮助学生达成少而精的知识习得和知识建构,学会以简驭繁的学习方法和成长智慧,生成和发展自身核心素养。
第四章,主要讲以大概念为本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在理论引领下,数学、语文、英语、道法、艺体等各学科多次集中学习和分组讨论,并在结合自身学科特色的基础上,遵循大概念提炼的思路、策略,凸显学科特殊性来制定单元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实施教学评价,产出了许多较为成熟可行的教学设计案例,在此选入了一些较为典型的学科案例。
本书旨在分享我们在实践以大概念为本的大单元教学过程中的认识、思考和经验。我们的实践时间不长、经验不够丰富、思考还不够深入,所以书中的缺漏、不足、不当乃至于错误一定很多,恳请各位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我们自己也要继续学习和实践,不断深化细化。书中参考了众多专家和同行的成果,在此深表谢意。
丛书主编
余文森,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jiaoyubu福建师大课程研究中心主任,jiaoyubu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综合组核心专家。
陈国文,福建省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教研部主任,正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