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杨锦秀、张文秀、肖洪安、陈文宽等编著的《循环型农业研究--理论方法与实践》从循环型农业的涵义特征、比较理论、系统理论、多功能理论、定量研究方法体系、基本模式、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等方面,构建和完善了一套较完整、科学、规范的循环型农业发展理论体系,并在该理论指导下,实践应用到对四川循环型农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研究,运用系统分析方法,选择生态足迹模型、AHP模型、熵值法等方法对四川循环型农业发展进行实证分析,更深入地在指导规划四川丘陵区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同时,挖掘出在现有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制度条件下,四川丘陵区发展循环型农业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四川丘陵区循环型农业发展必须加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延长产业链循环;完善资金、技术、政策配套体系,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带动地方特色循环型农业模式发展。
王芳,1975年3月出生于四川宜宾高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级注册咨询师,教育部“新世纪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务院农普办课题1项,省级以上课题4项;主研国家星火计划重点项目2项,国家哲社基金课题5项,教育部课题1项;主持和参加国际国内横向合作项目近40项。在《中国农村经济》、《农业经济问题》、《生态经济》等重要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副主编、参编教材5部。主持的科研成果获四川省哲社优秀成果奖二等1项,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省农经学会一等奖2项,国家统计局课题评审一等奖1项,市哲社优秀成果二等奖l项、三等奖1项。
前言
第1章 导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数据来源
第2章 循环型农业的理论体系构建
2.1 循环型农业的理论基础:循环经济理论
2.1.1 循环经济的定义与内涵
2.1.2 循环经济的理论模型
2.1. 3循环经济理论对EKC假说的挑战
2.1.4 调整资源环境影响的国民收入计算:从NDP到EDP 前言
第1章 导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数据来源
第2章 循环型农业的理论体系构建
2.1 循环型农业的理论基础:循环经济理论
2.1.1 循环经济的定义与内涵
2.1.2 循环经济的理论模型
2.1. 3循环经济理论对EKC假说的挑战
2.1.4 调整资源环境影响的国民收入计算:从NDP到EDP
2.2 循环型农业的基础理论
2.2.1 循环型农业的内涵
2.2.2 循环型农业的基本特征
2.2.3 循环型农业的效益实现形式
2.3 循环型农业的比较理论
2.3.1 循环型农业与现代农业的联系与区别
2.3.2 循环型农业资源配置挑战传统经济学的帕累托最优理论
2.3.3 “理性生态经济人”挑战“理性经济人”
2.3.4 循环经济学挑战传统经济学的产权理论
2.3.5 循环型农业挑战传统经济学的“马斯洛需求”理论
2.4 循环型农业的系统理论
2.4.1 循环型农业系统整体性假定
2.4.2 循环型农业系统的组成要素
2.4.3 循环型农业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分析
2.4.4 循环型农业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原理分析
2.4.5 物质与能量流分析的引入
2.4.6 循环型农业系统的外部环境
2.5 循环型农业的多功能理论
2.5.1 传统农业的外部性
2.5.2 生态脆弱的落后地区农业发展的负外部性及制度缺陷
2.5.3 循环型农业的负外部性改善功能
2.5.4 循环型农业的低碳减碳功能
2.6 循环型农业的参与主体理论分析
2.6.1 农户合作的困境
2.6.2 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博弈
2.6.3 地方政府与龙头企业的博弈分析
2.7 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定量分析方法
2.7.1 循环型农业系统内部资源水平测量:生态足迹模型与数据包络分析法
2.7.2 循环型农业系统内部能量流测算:投入产出
……
第3章 四川省循环型农业发展现状与未来
第4章 四川省丘陵区循环型农业发展实践
第5章 四川省丘陵区循环型农业产业链现存问题研究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