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上、下)是张承志短散文集,以“思想”为主题,收录作者相关的散文作品。张承志的散文是中华散文的翘楚,美文与华照相得益彰,是品味欣赏之佳作,也是珍藏馈赠之上品。张承志的文章深入地平静地表达着人民的生活和思想,一点点地关注着人内心无法表达的正义与良心。他的作品时刻透射出,大自然、宇宙、无限中存在的那颗良知之心。
相关著作推荐:《张承志作品系列:卷一短篇小说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张承志作品系列卷一短篇小说。《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为张承志震惊文坛之作,他以一个人的存在平衡了中国文坛。)《张承志作品系列:卷二中篇小说黑骏马》(张承志作品系列卷二中篇小说。《黑骏马》,一部来自草原深处的博爱与情殇)《张承志作品系列:卷三金牧场》(张承志作品系列卷三长篇小说,《金牧场》,张承志十几年创作生涯的掠影,二十年个人经验的沉淀,生活之旅的探讨,思想之路的追索,动人心弦的清肠,被称为中国新时期文学中最有震撼力的拳头作品之一)《张承志作品系列:卷九游记鲜花的废墟——西班牙纪行》(一部情感浸透的笔记,文字的犀利深刻,思想的激烈表达,处处显露出“张承志式”的批判锋芒。)《张承志作品系列:卷十敬重与惜别——致日本》(张承志作品系列卷十游记,著名作家张承志居留日本经历的心血之作,中日关系冰点下的冷静思考,以良知与自省为武器,淋漓剖析中日历史情结,日本学界评论“深刻度超过《菊与刀》”)购买同作者产品请点击:张承志作品系列:金牧场(卷三 长篇小说) 张承志作品系列: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卷一 短篇小说) 张承志作品系列·鲜花的废墟:西班牙纪行(卷九·游记) 张承志作品系列:卷十·游记·敬重与惜别·致日本 张承志作品系列:卷二·中篇小说·黑骏马 张承志作品系列:卷六·散文·黄土高原
张承志,原籍山东济南,穆斯林。1948年秋生于北京。 高中毕业后在内蒙古乌珠穆沁草原插队,放牧四年。1975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学系。1981 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历史语言系。历史学硕士。曾就职于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海军政治部文艺创作室、日本爱知大学,均退职,为自由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1978 年以来,曾获第一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第二届及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1995 年获首届爱文文学奖。 至此作品系列编成(2014),共出版单行本99部。 代表作为 《黑骏马》 、 《北方的河》 、《心灵史》。
一、生若直木二、大河三景三、油菜花四、红军渡五、白钢琴六、早期意味七、卢浮宫外八、音乐履历九、农历三月二十八的日记十、2002年3月25日的小报十一、在中国信仰十二、满山周粟十三、都市的表情十四、墨浓时惊无语十五、高贵的精神十六、柬埔无人踪十七、鲁迅路口十八、谁曾经宣言十九、随他去幻想二十、盐官会二十一、序跋题墨小集二十二、投石的诉说二十三、脆弱的城市二十四、三下南阳二十五、秋华与冬雪二十六、辨误与解答的时代二十七、序跋抄(有重复待改)二十八、十遍重写金牧场二十九、四十年的卢沟桥三十、 他者的尊严三十一、港口印象三十二、微笑不语三十三、系在语言上的绳子三十四、无助异类的亲戚三十五、凝视黑夜三十六、未转播的闭幕式三十七、Moray三十八、聋子的耳朵三十九、《聋子的耳朵》编后跋语四十、 两度羊肠坂四十一、给“T”们写点什么四十二、未编辑的《满拉读本》四十三、毛笔达瓦四十四、发言与应答四十五、备考与短札四十六、怒向五彩觅炸弹四十七、两间余一卒四十八、濯足街四十九、西马龙,西马龙!五十、 白磷火五十一、游击时代五十二、下次牵着狮子来五十三、看那头不屈的雄狮五十四、磨坊目击记五十五、人文地理-发刊词-人文地理概念之 下的方法论思考五十六、人文地理-稿约信五十七、人文地理-新大陆专题导言五十八、人文地理-就刊物遭停止致作者信五十九、逼视的眼神=肖像摄影中的添加解释 六十、 水路越梅关六十一、一册山河六十二、时代的召唤与时代的限制-俞伟超师《考古学是什么》序六十三、波斯的礼物六十四、石头的胜利六十五、寺里的学术六十六、讲演河州城六十七、泉州女六十八、咖啡的香味六十九、雄鹰飞过七十、 地中海边界七十一、救助自己七十二、三种知识七十三、归亚的方向七十四、格拉纳达以南七十五、张承志学术散文集序七十六、常识的求知=在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七十七、最终为之迷恋的地方七十八、凡生命尽予收容=从祁连山到积石山
生若直木去年在南方,终于见识了从小听说的滕王阁。那天一同登阁的朋友中,有老书家[老书法家]某先生。眼望秋水长天,大家心情舒畅,我随口向老先生求教,从纸到墨,听他讲文房四宝的奥妙。滕王阁已翻盖一新,阁中层层店铺林立。看见摆的镇纸光色新鲜,盘算是否也买一对。如今作家少文,个个的字都如鸡飞狗趴。我也一样,偶尔写字,怨笔赖墨,而且只有一把英吉沙匕首压纸。足踏着滕王阁的地板,心里寻思,这镇纸只卖十多块,不能说好,但是有落霞孤鹜的字儿,带回一对也算个纪念。老先生却摇头,以为粗磁生铜,不值一顾。他说江西书家的案上,没有这种次货,也不使菜刀压纸。镇纸多用檀木自制。我说我的字哪里要什么镇纸,砖头石头,有一块足矣。老先生沉吟半晌,说,我给你做一对吧。囊匣装着的镇纸被捎来北京时,我正在读一个小说。急忙掀开囊匣盖子,只见一双白润的檀木,静静躺在紫红的绒布里。真是性灵南国,书法家还做细木工!抚着满掌光洁,脑中现出柔润檀木划过宣纸的感觉。怀着一丝谢意,握着镇纸继续读。小说的主人公,正迎面着他第二次的被捕。小说是我的一个朋友写的,历历细微的,满篇都是他在四人帮时的苦难遭遇。我用白檀木唰地一划,翻过下一页。这篇小说,其实是因了我的怂恿,朋友才勉强写了出来。他是个内向的家伙,文字轻描淡写,但骨子透出凄凉。压力和逆旅,使我们都敏感了,读着我想。檀木握久了以后,光滑中沁出了一种冰凉。我想快些翻完这篇小说,好给江西的老前辈回信。可是故事却正在有趣处,不由我不先读完。警察监视他的房东,审讯他的女友,他把头上的一张大网,写得纲举目张。一瞬间我意识到手中的镇纸。掂了一掂,觉得挺沉。确实,檀木决非杨柳杂属,不显形骸,不露纹理。这么一想再掂掂手里小说,突然感觉我辈的感情娇嫩。不是么,以前我的那些劳什子,不更是又嫩又酸么。丢开小说,摩挲着檀木镇纸,心里不禁佩服。世间最不外露的,怕就是这光洁之物了。其实当初斧子劈锛子凿,它的内里该都是坑疤。人也一样,每逢出事,当事人处当时,都要让肉长的心迎着刀刃,哪怕它伤痕累累。囊匣下面,覆着一条墨纸,我取出来一看,原来是老者的题字:直木顶千斤江西民谚趁着一时感悟,我提笔兑墨,用这一对白檀木压住纸边。想了半天,编了两句,哪管字迹蠢劣,与江西老者唱和了一张:生若直木,不语斧凿我想,事物都大致雷同,无论一茎枯草,一头弱牛。政治的伤害比起永恒的大自然和长流的历史,比起存活下来的民众,是那么渺小。除了我们,被笔墨染了一身毛病的人,大家都不去炫耀自家伤痕。而且,大都是心广意宽,如打磨光滑的檀木镇纸,像穿了新衣裳的农民,干净漂亮地活下来。200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