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在逐步深化,素质教育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在这场深刻又艰苦的教育改革中,涌现了无数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优秀教师。他们积极探索、更新观念、敢于创新、善于改革,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发展、总结了很多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创造性地开发了很多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些新思想、新模式、新方法在实践中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是教育改革实践中的新内涵和宝贵财富。这些优秀教师就是我们的名师,这些新内涵就是名师的核心教育力。整理、总结、发展、推广这些教育新内涵,是深化教育改革、完善教育体制、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师水平的一件大事。
单元一 汉语拼音、识字与写字教学
单元二 阅读教学
单元三 写话与作文教学
单元四 口语交际教学
单元五 综合性学习
汉语拼音从1958年进入小学语文课本以来,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回顾汉语拼音教学的历史,它走过了一条漫长、曲折的发展道路。近年来,我国的汉语拼音教材经过多种试验、历经多次改革,时至今日,对于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专家、学者们仍有不同的观点。
1982年,《汉语拼音方案》成为国际标准,开辟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条通道,也成为中国海峡两岸语文交流的一种工具。199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40周年,有专家曾经论述过,这套汉语拼音方案的出台,不仅使华夏五千年的汉字语言从此有了标准、规范的读音,还使学龄儿童能够提前两年学习、阅读名著。①
与此同时,人们也听到了一些强烈反对的声音。
前几年,在北美华人教育研究协会第三届年会上,美国一位姓马的校长就汉语拼音和海外华裔儿童中文教学问题做了阐述。他的主要观点是:“汉字不应当通过汉语拼音来启蒙”“汉语拼音被放到了很不适当的地位,成为儿童学习汉字的障碍。”②
以上两种对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作用的看法,可谓大相径庭。对此,作为语文老师,首先我们要正视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识字和学好普通话的重要工具,伴随着语文学习的各个方面、各个阶段;其次,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汉语拼音对语文学习的辅助作用,又要注意摆脱由于对其过分依赖所产生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