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大纲为线索,以教材为参考,全面覆盖考点。以大纲为线索对考点进行整理和提炼,尽可能全面地覆盖所有考点。
二、本书根据考生做笔记的习惯和记忆特点,采取提纲式逻辑结构,运用不同字体效果、符号标示、附注提示等特色编排手段,把句子和段落中蕴含的“题眼”专门加以强调提示。
三、针对不同部门法的特点,利用图表、归纳和对比等方式凸显考点。
四、全面梳理近6年来考试重点考点和高频考点,有利于重点复习。依据“重者恒重”的考试规律,本书对近6年来司法考试真题进行细致全面的梳理,将近年来的考查重点和高频考点在每章开头清晰列出,其中高频考点以加粗黑体字明示。
★三大本黄金搭档:与2016大纲和教材高度一致; ★浓缩的都是精华:全面覆盖考点,没有多余阐述; ★近六年真题梳理:常考与高频考点的贴心提示; ★多方式提高记忆:图标归纳对比,让复习更轻松。
李好明,长期从事司法考试教材类用书的编写,代表作品有:《司考教材精读笔记》、《司法考试教材完全解读》,均连续多年出版,深受广大读者好评。
前言
对于司法考试来说,好的指导用书能让你事半功倍。本书自2005年出版12年以来,深受考生欢迎和好评,成为“司考笔记第一品牌,三大本减负必备书”。本书的坚实之处在于深入了解考生的需求。而进行更加有效的复习,既能全面掌握考点,又能节省时间,记忆牢固,正是本书要达到的目标。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一、以大纲为线索,以教材为参考,全面覆盖考点。如果以指定教材为准,一个认真备考过的人,试卷上90%以上的考点都能复习到。所以,本书以大纲为线索对考点进行整理和提炼,尽可能全面地覆盖所有考点。内容精练,直击考点,并对需要理解的考点加强论述和分析。另外,本书不赞同过分强调区分重点与非重点,特别是从对近几年的试题分析来看,倒是未被视为重点甚至是考点的知识点在题目中频频出现,如果复习中太过偏重,难免要栽跟头。需要强调的是,对于2016年司考教材的新增内容和新颁布实施的法律及司法解释等,本书也进行了全面收录,以方便考生使用。
二、内容结构逻辑性强,层次清晰简练,并运用多种文字醒示手段,易于记忆,极具可读性。复习中最大的问题是,知识点记过了,但一到考试才发现记得不够牢固和准确。也就是说,大概意思记住了,但没记在“刀刃”上。仅仅通过阅读教材来复习,在几百万字里寻觅记忆区区几十万字的考点,确实是一条低效而费时的弯路。本书根据考生做笔记的习惯和最佳记忆理论,采取提纲式逻辑结构,运用不同字体效果、符号标示、附注提示等特色编排手段,把句子和段落中蕴含的“题眼”专门加以强调提示,使内容层次清晰简练,文体形式活泼鲜明,去除平板乏味之感,增强了记忆的联系性和突出性。书中各种提示方式的含义:
1.段中字加粗:对段中关键词语的强调。
2.下划线:段中必须加以重视的句子。
3.“特别提示”:对部分内容的总结性提示。
4.“★”标注:2016年司法考试教材最新增补内容。
5.“★”标注:刑法分则部分的重点罪名。
三、针对不同部门法的特点,利用图表、归纳和对比等方式凸显考点,深化记忆,提高复习效率。部门法之间且不说,每一部门法内部,对比无处不在。如《公司法》,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一个表格把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国有独资公司、中外合资企业等的主要知识点容纳进来,对比记忆。再如《刑法》分则,各种罪名二百多个,但从复习角度来看,每一个罪名不外乎由“主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刑罚适用”、“重点提示”等分项构成,我们同样可以把分则所有的具体罪名组织在一个表格里面,一目了然,轻松记忆,而且实践证明效果很好。再如法制史学科,历史上出现过很多的“第一”,对此我们可以进行归纳记忆。在一些部门法后面的附录中,本书更是利用归纳和对比方式,对易混淆知识点进行跨部门法的比较,例子不胜枚举,读者还是去书中徜徉体会吧。
四、全面梳理近6年来考试重点考点和高频考点,有利于重点复习。依据“重者恒重”的考试规律,本书对近6年来司法考试真题进行细致全面的梳理,将近年来的考查重点和高频考点在每章开头清晰列出,其中高频考点以加粗黑体字明示,大大方便考生在后期复习阶段的针对性重点复习。
对于使用这本书,提出如下建议:如果你已经参加过一次司法考试,或者有了一定的复习基础,直接使用本书即可。如果你没有法律基础,建议与指定教材配合使用。本书无论是在早期复习阶段,还是后期强化冲刺阶段,考生均可使用,尤其是对那些复习时间实在有限的考生来说,使用本书更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最后,特别感谢刘琳、林涛、芦超、王刚等众多考生的支持与反馈,他们的体验和实践验证了本书的成功。我坚信这本凝聚了本人和诸多考生智慧的书能成为你复习中的“红宝书”!
李好明
201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