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万事万物皆源自于一个基础的规律,修行悟道,首先就是破除主观幻觉,清除心灵中的垃圾,于是,那个*简单的真相就会呈现在我们眼的。修行悟道,就是让自己的心境清明.如此方知万事万物皆是生命的礼物,虚极慧至,人与天地一体,生命将沐浴在大爱的阳光中。
作者在自家人生的实践中,把老子的哲学思想融入其中,能出能处,舒卷自在,所以本书所谈,含有真践履、真体会在内,非一般隔靴搔痒的高头讲章可比。《道德经》一书,于今日之世道人心大有补偏救弊之意义。它指给我们合理的生存方式,它教导我们保持谦恭的态度,它提示出宇宙间永恒的辩证法。好好读一读《道德经》,上者参悟其道,下者借鉴其德,于个人的人生,于社会的生态,都必定会大有裨益。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答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诧天下。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日夷,听之不闻名日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
第七十九章
第八十章
第八十一章
后记
81道道尽修身修心的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