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民主与自治》利用详细、丰富的历史调查资料证明:中华大地的传统社会中存在着范围广泛而又形式多样的民主与自治制度。本书不但在理论上丰富了对传统中国政治的研究,也在比较的视角下对当代政治学理论的发展有所启示。本书的主要内容:作者所谓的“古代”是指国家诞生之前人类社会的生活状态,添加“中国”两字,则是给出了时空维度
近年来对宋代政治与文化透析最深、颇具创见的一部精彩的历史著作。初版以来受到海内外史学界很大关注,学界称为“重建北宋政治文化的扛鼎之作”。本书的切入独具特色,以赵宋的“祖宗之法”理念为对象,对其形成、内涵、影响进行了细密的解剖梳理,指出它是一个核心精神明确稳定、而外缘宽泛富有弹性的综合体,其基本精神是保障政治体制与社会秩
本书为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价值观维度下边疆民族地区国家认同建设研究”成果,旨在书稿从价值观视角审视、梳理和分析边疆民族地区国家认同建设。在关于边疆民族地区的相关研究中,国家认同向来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议题。从总体趋势和国际经验来看,一个国家内国民享有的共同文化、共同价值观越是广泛和深厚,越是容易建立起较为稳固的国家
为帮助读者全面、真实地了解雷锋同志的生平事迹,深入领会雷锋精神内涵,我们对雷锋同志的日记、诗歌、散文、讲话、赠言等珍贵文献进行了整理。此次出版的《雷锋语录》,围绕与当代人生密切相关的主题,以“做什么人”“怎么活”“感恩之心”“谦卑之态”“学习与时间”“苦与乐”“美与丑”“团队和个人”“缺点和批评”“幸福在哪里”主题呈现
本书立足清华大学“形势与政策”课,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主题编写了十二个专题,包括可持续发展与三江源治理、土木工程的创新与实践、中国式现代化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双碳行动中的中国与世界、文化高质量发展与文化强国建设、中国经济的新阶段、数字中国与科技创新、双碳目标与能源革命、万物互联与智能交通、全面依法治国与法治中国建设、疫
本书是在前四编收录资料的基础上,对民国时期社会调查资料的深入挖掘和整理,主要收录1912—1949年间在各种报刊上发表的各类调查文献2000余条,其内容主要有:社会概况调查,农村和农民调查,教育调查,民族及风俗调查,人口调查,其他调查。绝大多数文献系首次影印出版,文献价值突出。这些资料系统保存了大量调查数据及原始材料,
”本书以政治学与公共管理专业的师生为读者对象,是一本理论导向的著作,比较系统地耙梳了西方政府回应性的历程和理论逻辑,系统清理从政治学与行政学两个领域中可用于解释政府回应性的理论,并用“政体回应性”的概念总结其理论与实践逻辑;阐明中国政府回应性的特殊逻辑及不能用西方理论解释的原因,并用“使命回应性”的概念总结了中国政府回
本书紧扣党支部“做什么”和“怎么做”,系统全面回答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关心的问题——如何练好“看家本领”、如何理解党支部工作、如何加强党支部委员会建设、如何开好党支部党员大会、如何做好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如何开好组织生活会等。书中既有党内法规解读和理论阐释,也有工作流程和实操方法讲解,还有生动案例、参考范文及工作模
本书分五章,讲述了扬州从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到现代化城市的规划建设,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到新兴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发展,从绿水青山的复归永续到金山银山的华丽转身,从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到民生改善的生动故事,见证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扬州的奋进与拼搏、担当与作为、顽强与坚韧、传承与创新的鲜活城市记忆。
本书是对《比较地方自治论》(194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校勘本。原书包括:总论、论高级地方自治机关、论下级地方自治及特别地方自治等。 原书在1931~1948年陆续出版,对民国时期中国城市和乡村基层社会治理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探索。本次出版的勘校本,由我社与西南联合大学共同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