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讲述了19世纪以前西方对道教的认识;19世纪法国汉学对道教的研究;20世纪法国汉学对道教的研究等内容。
徐梵澄先生关于唯识学的普及读物徐梵澄先生关于唯识学的普及读物徐梵澄先生关于唯识学的普及读物
本书为中国佛教协会主编的“全国汉传佛教院校教材”系列之一。本书为《摄大乘论》教学辅助读物,属原典类辅助教材。在释义中,除采用白话消文外,义理皆以世亲和无性二人释论为归趣,以实现方便今人阅读的同时不偏《摄大乘论》正义。在注释上,根据作者在闽南佛学院多年讲授《摄大乘论》至经验,对关键名词进行解释,释词以唯识学相关工具书释义
西南地区深厚的图像传统是少数民族纹样艺术生存的土壤。这一地区地处丝绸之路南北两线的交汇点,佛教艺术源远流长。北方经历唐代武宗会昌灭佛和五代后周世宗灭佛之后,佛教造像活动逐渐走向衰落,四川取而代之成为新的造像中心,并在两宋时期达到造像活动高潮。隶属四川梓州路的大足、安岳县境内保存了四川宋代造像的精华,其数量和质量都堪称第
享誉世界的著名社会人类学家贝拉教授《人类进化中的宗教:从旧石器时代到轴心时代》,这是他30多年孜孜矻矻的研究结晶,也是他的人生收官之作。 罗伯特·贝拉吸收海量的生物学、人类学和历史学文献,继承自黑格尔、涂尔干和马克斯·韦伯以来的宗教研究传统,系统而博学地重构了历史中的宗教。 以距今一万年为上限,公元前第一个千年为
作为人类想象力的早期呈现,神话蕴含着民族精神的密码,是极为重要的文化资源。 本书是一部包罗丰富的世界神话入门读物,它既以生动的笔触娓娓讲述了希腊罗马神话及其祖源——克里特和迈锡尼神话、古埃及神话,以及北欧神话、印度神话、凯尔特神话、韩国神话、日本神话和原住民神话等,也以新视角解读了鸿蒙盘古、伏羲女娲、后羿射日等中国神
本书借助文化学、民俗学的基本方法,溯源龙是如何成为帝王专属,又是如何过渡到全民共享的,考证了不同时期龙形象在不同历史语境下的变迁。在探讨近现代域外视野中龙形象的问题时,作者梳理了200多幅欧、美、日等国古旧书刊的罕见图片,从象征地位的皇家符号、时尚元素,到讽刺、攻击东方古国的惯用素材,揭示出龙形象及其背后含义的复杂性。
在全球化时代,东南亚的宗教与政治发展趋势势必影响到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格局。从东南亚宗教发展来看,东南亚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进程与宗教紧密关联,宗教已深刻融入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结构中,形成了一个具有同质性的结构体系,其间小小的蝴蝶效应都会影响其他环节,因此,尤其需要深化对东南亚宗教与政治的研究。本书聚焦“当代东南
本套丛书第一辑十册,按照统一的体例全面释读、整理和研究俄藏西夏文《大宝积经》前39卷的内容。俄藏西夏文《大宝积经》原底稿共120卷(共三辑),文献被收藏于俄罗斯科学院,书稿即依据首次公布的来自俄罗斯的第一手文献照片,遵照国际东方学“四行对译”标准,对西夏文进行包括“标音”“对译”“译文”和“注释”等形式的文本释读,译注
古往今来,人们绘制各种女娲图像来表达各自不同的用意,为我们留下了一幅幅精妙绝伦的女娲画卷,促进了女娲神话的传承与发展。时至今日,女娲图像依旧被生产、被欣赏,甚至被敬拜。当代人围绕女娲图像所进行的活动联结着过去又牵引着未来,值得我们去静静观察,细细体会。本书以“图像场域”的视角分析了当代社会中女娲图像的构成、生产与接受,